寶寶常常腸絞痛、年紀小小就異位性皮膚炎!研究證實:竟是腸道內缺「這 2 菌」

20230728_寶寶常常腸絞痛、年紀小小就異位性皮膚炎!研究證實:竟是腸道內缺「這 2 菌」_

嬰兒腸道有著均衡免疫發展、保護腸壁、預防疾病等功能,成功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有些寶寶的腸道內天生缺乏特定的菌株,會提升他們發生嬰兒腸絞痛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目前透過動物試驗證實,補充相關益生菌,能改善以上疾病,也能達到預防和治療的效果。

新生兒出生後的腸道健康和母乳或配方奶,以及離乳後飲食等原因有關,若寶寶在出生後 5 個月之間,常常在夜間無緣無故哭鬧,甚至反覆大哭、尖叫不安,可能是嬰兒腸絞痛所致。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楊燿榮指出,可能與寶寶本身腸道內缺乏加氏乳酸桿菌有關。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研究發現腸絞痛與異位性皮膚炎與腸道菌株有關

成大研究團隊長期追蹤 338 名新生兒,將其分為哺育母乳組、一般嬰兒母乳組及一般嬰兒奶粉加寡糖 3 個組別,並於出生後 3 至 5 天、4 週、8 週、16 週、24 週、52 週時蒐集嬰兒糞便,並分析其微菌相,接著在孩子 1 歲前,記錄他們嬰兒腸絞痛和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

楊燿榮說明,哺餵母乳的嬰兒中,約 8.8% 發生過腸絞痛、9.7% 發生異位性皮膚炎;哺餵奶配方,且有腸絞痛的比例為 15.3%、異位性皮膚炎有 18.0%;而寶寶若喝奶粉外加額外補充有益生元功效的寡糖,腸絞痛發生率則只有 7.9%,同異位性皮膚的比例。

嬰兒腸絞痛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其實分別與腸道內加氏乳酸桿菌及龍根雙岐桿菌的缺乏有關。楊燿榮補充,研究發現哺餵母乳比奶粉餵食的嬰兒,腸道中此兩菌的數量更多,也得出兩株菌株與嬰兒腸絞痛及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有顯著相關性的結論。

如何能改善疾病?研究證實:讓菌株數量增加有機會

因此,只要加氏乳酸桿菌及龍根雙岐桿菌增加,就能避免發生腸絞痛與異位性皮膚炎,反之減少,也會增加發病的機率。為了證實這個結果,楊燿榮指出,研究團隊已進行異位性皮膚炎的動物試驗,此二株益生菌供給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鼠服用,可明顯改善皮膚的病灶和組織發炎。

楊燿榮提及,下一階段將進行腸絞痛的動物試驗,最後也規劃將進入人體試驗,可能以粉狀或滴劑的方式,讓寶寶服用加氏乳酸桿菌及龍根雙岐桿菌作為的益生菌,觀察最後是否可以有效改善症狀,也不用亂槍打鳥,基於確切的理論,更能補充特定菌株,以達到預防或疾病的效果。

文/陳韋彤 圖/黃懷賢

諮詢專家: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楊燿榮

延伸閱讀
兒童腹痛原因百百種!家長善用 2 方法觀察,有助醫師對症下藥更快好
兒童腹瀉常見錯誤觀念!拉肚子一定要止瀉?醫提醒:吃錯止瀉藥恐致嚴重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