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就是大腸癌嗎?哪些症狀該警覺!原因及期別類型一次瞭解

現代人飲食西化,不乏油膩、高糖、高鈉精緻食物,不少民眾常有腸胃不適的困擾,若長時間出現腹瀉、腹痛、解便習慣改變時,得及早警覺是否大腸癌找上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且有年輕化趨勢,尤其男性大腸癌發生率高於女性,藉由及早篩檢有機會及早揪出病灶。

⚠️ 自我察覺!當有這些症狀請盡快就醫檢查

  • 疾病盛行率:每 13 人就有 1 人罹患大腸癌
  • 疾病概況:90% 以上大腸癌都是「腺瘤息肉」癌變導致,如果在瘜肉狀態就切除避免進展為癌症
  • 伴隨症狀: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經常腹脹便秘、不規則腹痛或絞痛、不明原因貧血
  • 好發族群:遺傳基因、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和炎性腸道疾病、有瘜肉病史、缺乏運動、不良飲食、年齡增長
  • 可掛專科:肝膽腸胃科
大腸癌疾病盛行率

大腸是人體消化道中重要一部分,負責貯存並排出排泄物,當大腸長出惡性腫瘤就是大腸癌,但大腸癌其實是一個總稱,囊括的範圍包含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

近年來飲食西化下,根據 108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為 17,302 人,平均每天有 47 人罹患大腸癌,相當於每 13 個人就有 1 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

Heho整理包 症狀及原因

大腸癌是什麼?大腸癌怎麼形成的?

大腸癌的成因複雜,人口老化、飲食西化、攝取過多肉量、少纖維等都是讓這幾年大腸癌逐年攀升的成因之一。

大腸癌的發生主要是大腸粘膜細胞,發生異常不斷生長,有 90% 以上的大腸癌都是從「腺瘤息肉」變成,息肉分為三種:增生性息肉、發炎性息肉、腺瘤,前兩者為良性,但腺瘤容易變惡性、癌症,且整條大腸直腸都可能出現。

大腸癌的致癌機轉中雖然仍在研究,但確實明確確定息肉可能經過 8-10 年的時間從腺瘤到腺癌,所謂出現癌前病變,若能將息肉及早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的不二法門,息肉無論大小都建議切除,並持續追蹤。

除了家族基因遺傳容易長息肉之外,若常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生活習慣不良、自體免疫疾病都可能讓腸道處於長期慢性發炎的狀態。因此,若能對一些高危險群的人進行篩檢,或許可以更早發現早期癌變。

有血便就是得了大腸癌嗎?盤點典型症狀

大腸癌初期癌通常無明顯症狀,主要是癌細胞並沒有侵犯到腸壁深處,當腫瘤慢慢長大不適感慢慢顯現,只是大腸癌症狀與其他腸胃疾病相似,確實民眾很容易混淆。

大腸癌的典型症狀
大腸癌的典型症狀
  • 排便習慣改變:容易反覆慢性腹瀉、便秘。
  • 糞便狀態改變:腫瘤讓腸道發生狹窄,糞便會越來越細。
  • 血便、黏液便:息肉造成的出血未必能從肉眼觀察,因此更需要糞便潛血的篩檢,但許多出血的原因,都是緣自良性病灶,例如肛裂、息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等。
  • 不規則腹痛或絞痛:腫瘤引發腹痛,往往是腫瘤侵犯腸壁以外導致腸阻塞。
  • 排便排不乾淨:常有便意一直想要上廁卻又解不出來。
  • 不明原因貧血:腫瘤慢性出血讓民眾容易頭暈、疲倦等。

腫瘤位置與症狀也有差異

由於大腸範圍很廣,症狀的表現也跟腫瘤長得位置有關聯性:

  • 右側大腸癌:腫瘤若長在盲腸、升結腸的位置上,常見腸胃不適、慢性出血、貧血,常被誤以為胃潰瘍。
  • 左側大腸癌:腫瘤若長在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常見便秘、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腸阻塞,誤以為是痔瘡出血或單純排便不乾淨。

大腸癌可觀察到的主要症狀多為排便習慣改變、貧血、血便,大多數人在腫瘤變嚴重前都不會出現上述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才檢查並非明智之舉,建議透過糞便潛血、大腸鏡都有機會及早發現大腸癌。

另外,不同期別也會出現不同症狀,可多加觀察身體的變化

期別定義症狀五年存活率
第一期癌細胞進入黏膜肌層與黏膜下組織,但未散佈至固有肌層之外無常見症狀83.6%
第二期癌症穿過大腸或直腸壁,侵入附近組織,但未蔓延及附近淋巴結腹部脹痛、便祕、血便、拉肚子、糞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76.1%
第三期癌細胞已延及在附近淋巴結,但沒有波及身體其他組織。腹部不適、血便、體重不明原因下降、貧血、嚴重腹痛62.8%
第四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遠處的器官淋巴結腫大腹水、黃疸、發燒、體重減輕等全身性症狀12.8%
台灣醫學中心大腸癌病人五年存活率

為什麼會得大腸癌?高風險族群要注意!

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1.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家族遺傳的大腸癌雖只佔大腸癌 5 %,但研究統計一等親若有人罹患大腸癌,和一般人相比得大腸癌的機會高 2-5 倍。

2.不良飲食習慣:尤其喜歡吃加工食品、紅肉、醃漬類、油炸燒烤類等,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油脂在烹調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包括燒烤的海鮮及肉類也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3.肥胖、缺乏運動:研究指出肥胖、體重過重與大腸癌有正相關,若能增加運動量其實能降低大腸癌風險。

4.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這兩類雖然同樣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因為沒辦法治癒若沒有規律用藥,當腸炎反覆發作癌化風險高。

大腸疾病可以分為六大種類,其中直腸癌最需要注意!

大腸癌一直是概括性的總稱,根據臨床醫師收治的病例依據腫瘤長的位置不同,在治療及預後上大有差異,大致上可分為:

大腸的功能與各部位罹癌機率
  • 直腸癌:佔43%
  • 乙狀結腸癌:佔25%
  • 盲腸癌:佔9%
  • 升結腸癌:佔15%
  • 橫結腸癌:佔3%
  • 降結腸癌:佔5%

大腸癌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統計約有 20 %的大腸癌患者會出現「大腸阻塞」的困擾,往往從息肉變成大腸腫瘤可能需要長達十年,在大腸癌第一期侵犯的深入沒那麼深不一定會出現大腸阻塞,但到第二到四期,可能輕微的部分阻塞、到嚴重的完全阻塞都可能出現。

多數大腸癌腸阻塞的患者多為年長者,也有其他癌症轉移患者,本來是乳癌、胃癌的患者,局部復發之後轉移到肚子後,造成腸子表面或是外面有腫瘤壓迫造成腸阻塞,腸阻塞需要儘早處理,需要考慮更多面向並且需慎重考量治療對策。

參考資料:
1.《大腸直腸癌問答101》梁金銅醫師著
2.台灣癌症基金會-大腸直腸癌
3.馬偕醫院醫訊-大腸直腸癌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