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長期口服類固醇!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生物製劑開啟精準治療

生物製劑對於頑固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病人來說,可以擺脫不斷使用類固醇及反覆住院手術的惡夢。國際期刊指出,生物製劑可快速且持續地改善此類病人的嗅覺,對於鼻竇炎的治療策略,是邁向精準醫療的一大步。

患有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反覆發作的呂先生在前後 2 次的鼻竇炎手術及藥物治療後又復發。醫師以內視鏡檢查發現他的鼻竇息肉增生且有化膿情形,鼻竇電腦斷層檢查顯示雙側鼻息肉有復發情形,加上氣喘等共病,診斷李先生是「第二型發炎反應導致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鼻塞和嗅覺低下是慢性鼻竇炎患者常見問題

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指出,鼻竇炎和鼻息肉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也會因為鼻分泌物倒流至口咽與下咽,有喉嚨不適與異物感、咳嗽、聲音沙啞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合併中耳炎、中耳積水等耳部症狀,造成耳悶或耳鳴的情況。若由於鼻塞與不適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將導致病人易產生疲勞倦怠,並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也因此呂先生住院進行鼻竇立體定位導航微創手術合併生物製劑治療,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原本鼻涕鼻水倒流的症狀明顯改善,嗅覺也有明顯進步,治療至今也無需再口服類固醇。

iStock-962884670
鼻竇炎和鼻息肉常見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合併中耳炎、中耳積水等耳部症狀,造成耳悶或耳鳴的情況。

生物製劑治療法抑制鼻息肉生成並改善嗅覺

近年來關於反覆性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研究,目前已發現「第二型發炎反應」和此類疾病有關,而且也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主要成因之一。要確認是否是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可抽血確認嗜酸性球顆粒數(Serum eosinophil count)或免疫球蛋白 E(IgE)的濃度是否高於正常值。

李京澤表示,若經診斷為慢性鼻竇炎後,會先以內科治療為主,如:類固醇鼻噴劑、鼻沖洗等,遇到較頑固的慢性鼻竇炎,則會以口服類固醇作為治療方式。當有急性細菌感染時,會以抗生素進行治療。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以及鼻竇炎有侵犯到鼻竇周邊組織,如顱底、眼眶,或引發組織膿瘍,則建議手術治療。

目前鼻竇炎手術以「功能性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為主流,鼻竇 3D 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可以更安全有效率地清除鼻竇炎病灶。然而,有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的病人,即使經過高品質的鼻竇手術治療,復發機率仍高於非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的病人,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醫界發現生物製劑可以有效降低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復發的風險。

生物製劑治療需 5 項條件符合 3 項,則可建議使用:
1.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病人血液嗜酸性球每毫升 250 顆以上,或組織內嗜酸性球每高倍率視野 10 顆以上,或血中免疫球蛋白 E 每毫升 100 單位以上。2.先前有接受過 1 年 2 次以上的口服類固醇治療(5 天以上)者。
3.鼻及鼻竇炎評估量表(SNOT-22)評分 40 分以上。
4.嗅覺評估為嗅覺減退或更嚴重。
5.本身有合併需常規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之氣喘,或是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加重型呼吸道疾病等共病。

至於生物製劑的病人條件,台灣鼻科醫學會建議病人需為雙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成年人、至少經過一次完整且高品質的手術治療(或因手術禁忌症不適合手術者)、雙側內視鏡鼻息肉評分在 4 分以上,便可進行評估。

生物製劑對於頑固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病人是一大福音,讓病人可以擺脫不斷使用類固醇及反覆住院手術的惡夢。有國際期刊指出,生物製劑可快速且持續地改善此類病人的嗅覺,對於鼻竇炎的治療策略,是邁向精準醫療的一大步。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

延伸閱讀
慢性鼻竇炎術後保養很重要! 醫提醒用 2 方式避免復發
整理包 / 你是急性還是慢性鼻竇炎?急慢性鼻竇炎的差異及治療方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