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就吃抗生素?醫:改善 4 大常見錯誤觀念與使用方式,未來才不會「無藥可用」

感冒了就去診所領藥吃,是民眾生活日常的一部分,但並不是每次生病都能請醫師開立抗生素治療!現在抗生素運用廣泛,卻衍生出細菌抗藥性變高的問題。醫師示警,若持續放任抗生素濫用,未來民眾生病將「無藥可用」,治療時程也會延長,還可能治不好。

抗生素為近代醫學重要發明,可以治療許多的細菌性感染,臨床上一度大量開立,甚至病人也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所有疾病。因此在各方面不當使用下,已然形成嚴重濫用問題,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進而導致抗生素逐漸失效,讓治療變得困難。

民眾對抗生素常見 4 大錯誤認知

到底什麼時候需要用到抗生素?中華民國診所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指出,較常遇到的是細菌性感冒,拔牙手術、感染性肺炎、泌尿道發炎、婦科發炎等情形。但病人常對抗生素有不正確的觀念,台灣感染科醫學會今年也針對年輕族群進行調查,雖然有 7 成民眾認為自己了解抗生素,但實際上有 6 成認知錯誤,而 3 成不當使用。錯誤行為包括:

  1. 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2. 抗生素會傷害身體。
  3. 有症狀就自行購買或請醫師開立抗生素。
  4. 沒有症狀就馬上停用。

抗生素沒有吃完,也會增加細菌抗藥性

陳宏麟指出,基層診所常遇到民眾會在症狀改善後就擅自停藥,或是未按照指示的間隔時間服藥,近期就遇到一名泌尿道感染患者,領藥 2 天後就因症狀改善而擅自停藥,最後高燒、後腰劇痛,回診才發現已轉變為急性腎盂腎炎。

「這正是不當使用抗生素造成病況惡化的最佳例證!」陳宏麟強調,不論是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或是未完整服用抗生素療程,不只無益治療、患者也可能出現額外副作用,更會讓細菌有機會對藥物發展出抵抗力,是抗藥性細菌出現的主因。

為何沒有完整使用抗生素也會導致抗藥性增加?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顧問王復德解釋,抗生素都有一定的使用療程,但沒有正確使用,就會造成細菌在體內「要死不活」,一旦它們適應有抗生素的環境,就可能會出現抗藥性。因此錯誤的觀念和使用方式,將使治療變得困難。

王復德

抗藥性問題使醫師難治療,也讓病況更危險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指出,二線抗生素往往藥效過猛,較容易引起腎臟功能的問題,因此臨床上會斟酌使用。若一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代表可能必須將就用這些藥,甚至合併多種抗生素一起治療,才能有好的效果。另外,根據臨床統計,感染抗藥性細菌的患者,相較於一般感染者,住院時間時常超過 1 週,致死率也已將近 20%。

更別說對於本身免疫力就較脆弱的重症或癌症患者,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呂紹煒指出,加護病房患者若感染細菌,死亡率通常提供高近 10 倍,且第一時間通常難以給予真正有效的抗生素,因此至少要 48 小時以後病情才能獲得控制,治療時間延宕,更容易造成死亡。

除對民眾的身體狀況造成負擔外,抗藥性細菌對於臨床亦帶來巨大影響,在近 10 年,抗藥性細菌比例已攀升超過 3 倍,黃建賢說明,以下為近年抗藥性特別明顯的菌株:

常見抗藥性增加的細菌。黃建賢醫師提供

病人透過 3 提問掌握自己的藥物內容

不過,好消息是,透過衛教與醫療端的控管,目前發現原先對甲氧西林抗生素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比例,已經有所下降。王復德強調,代表抗藥性並非不可逆,往後除了控制,也會以追求降低抗藥性為目標。因此,讓細菌不要出現抵抗性,民眾學習正確服用觀念相當重要。陳宏麟建議,民眾平常看病可透過簡單 3 問,來掌握自己的藥物內容,包括:

  1. 「有沒有」:藥物是否有抗生素。
  2. 「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
  3. 「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應注意什麼。

王復德補充,過去多針對人所使用的抗生素進行管理,反而忽略了動物與植物,但人類會將其吃下肚,因此他們若有抗藥性的問題也將影響人體。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承諾,有鑑於抗藥性問題日益增加,已於「2050 衛生政策白皮書」加入抗生素管理計劃,會跨部會處理相關問題,讓抗藥性細菌不會在台灣成為威脅。

呂紹煒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診所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顧問王復德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呂紹煒

延伸閱讀
新冠疫情至今沒有「流感化」!李秉穎解析反撲可能性與關鍵
兒童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仍染疫!兒科醫:3 方法分辨感冒與肺炎,讓孩子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