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皮膚病理診斷進入數位時代!加速疾病診斷、減少誤判

皮膚科病理診斷正式進入數位時代!長庚醫院耗時6年建置皮膚病理數位化全玻片影像系統,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吳俊德說,此系統除了可以滿足臨床疾病、遠距病理診斷之外,還可以協助醫師自我學習及教學之用。

吳俊德說,此系統是林口長庚與雲象科技合作建置皮膚病理數位化全玻片影像系統。未來此系統將推廣至國內外皮膚及病理學界,讓醫師能夠隨時隨地在線上自我學習,提升其專業能力。

臨床上,醫師取樣或切除的病人組織,會做成病理玻片,由病理醫師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憑藉其專業訓練及知識做出病理診斷,包括良惡性判別、器官的發炎成因與嚴重度等。臨床醫師也會根據病人的病理診斷,提供適當的治療與處理,因此病理科醫師又被稱為「醫生中的醫生」。

但傳統玻片有保存及染色褪色等問題,經由玻片掃描儀轉換成的數位化全玻片影像,不僅解決了儲存空間問題,減少實體玻片損毀及遺失,並將染色狀況保存於最佳狀況。

為了將數位化全玻片影像應用於教學,林口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暨顧問醫師郭承統教授,結合長庚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與皮膚科團隊,全力發展皮膚病理數位化全玻片影像系統,耗時6年,克服種種難題後,終於問世。

皮膚病理數位系統 可診斷7種皮膚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林千又表示,郭承統教授收集了近20年的皮膚組織病理切片,共481件案例、811個病理玻片,才建立此皮膚病理數位化全玻片影像系統,包含了7大疾病種類,分別為皮膚發炎性疾病、感染症、皮膚各式腫瘤、淋巴增生型疾病、皮膚轉移腫瘤、毛髮疾病等皮膚疾病

林千又說,每個案例的數位化全玻片影像,皆有觀察組織形態的標準染色方法 (H&E),及針對不同細胞生化特性的特殊染色,如:組織化學染色、免疫組織染色、EB病毒小RNA片段原位雜合技術等,以及郭教授標註的病理特徵、病理描述及診斷。

除此之外,臨床上幫助診斷的免疫螢光染色影像、個案的臨床表現及皮膚鏡變化等,也被一併匯入系統中,以達到良好的臨床病理整合。

數位影像系統具有4大特色

長庚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主任郭昶甫表示,所有的實體玻片都經過玻片數位化掃描儀掃描成全玻片影像,此玻片掃描儀可於一批次4.5小時內掃瞄360片載玻片,快速精準,而完成後的數位化全玻片影像,都存於長庚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

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教授表示,長庚皮膚病理數位化全玻片影像系統為林口長庚與雲象科技公司攜手開發的成果,有4大特色:

1.完整的病理特徵註記,以幫助醫師自我學習。

2.輔以臨床病灶影像,以強化臨床病理整合。

3.完整搭配其他特殊染色,以強化診斷。

4.當醫師需要查找特定疾病的病理特徵時,此系統可作為高可近性快速參考工具。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吳俊德林口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暨顧問醫師郭承統林口長庚醫院溫明賢教授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林千又長庚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主任郭昶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