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告訴你  每晚想要睡得好  靠的竟然是「運氣」

asleep-bed-cat-1497855_PEXELS

一般人的常識都認為,一天有24小時,其中1/3的時間,也就是8個小時應該用來睡眠,所以大家都相信每天睡覺8小時對健康是最好的,也是最適合的作法。但最近這種說法在網路上遭到挑戰質疑,有人認為應該按照人體的睡眠周期,也就是平均90分鐘一個睡眠周期的倍數來計算適合的睡眠時間,並在睡眠周期結束的時候醒來,才是最佳的睡眠方式。換句話說,睡眠7.5個小時或6個小時,都要比8個小時要好。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每晚睡6到8小時是適合的時間長度

曾經有一項睡眠行為研究,整合了16篇不同國家的論文,研究總共130萬人的分析結果顯示,每天晚上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在65歲之前死亡的可能性,要比每晚睡6到8小時的人高12%,而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人,65歲以前死亡的可能性則是增加30%。這個研究結果,只能證實每晚睡到6到8小時對人體來說是適合的時間長度。

至於所謂「8小時睡眠論不適當」的說法,早在2012年的英國BBC新聞就曾經報導過,但是並沒有得到外界廣泛的認同與支持。

睡眠週期理論到底正不正確?

至於前面所提到的「睡眠週期」理論,又到底正不正確呢?

所謂「睡眠週期」的概念早在1968年時就被提出,在過去的50年間,這個理論也被不斷地更新和修正。其實睡眠周期每個人不同,90分鐘的睡眠周期,如前文所說,只是一個平均的數值,事實上,大多數成年人的睡眠周期是在70到120分鐘之間,每個人都不一樣。

在1979年所發表的一項睡眠研究報告指出,有約70%的受測者睡眠周期會比平均時間長20分鐘或短於20分鐘。至於其他30%的受試者,差距則會超過20分鐘。對於每90分鐘完成一個睡眠周期的人來說,7.5小時的入睡正好是5個周期,看來似乎是最佳睡眠長度,但對睡眠周期是100分鐘的人來說,7.5小時的睡眠時間就正好是在熟睡的過程中醒來,反而會讓人覺得疲憊,感覺沒有睡飽。

一個人每晚的每個睡眠週期時間長度都不相同

其次,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證實,其實一個人在晚間人睡後的每一個睡眠周期的時間長度未必一樣。例如如果第一個睡眠周期是90分鐘,那接下來的睡眠周期通常會比90分鐘長一些,而且越到接近黎明的時候,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會相對延長,所以睡眠週期會變得更長。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睡眠周期也會發生變化。例如嬰兒時期有50%的睡眠可能都是處於快速動眼期,而到了青少年時期,會有更多的時間出於深度睡眠,在深睡眠期間,生長激素分泌增加,這就是為什麼如果學齡兒童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發育。

睡得好不好,相當程度是個碰運氣的問題

當人年紀變大時,淺眠期所占的時間比例也會逐漸增多,而深睡期和快速動期的時間都會相對減少,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老年人會年輕人睡得少,而且起得早的原因。此外,如果碰上像是生病、懷孕或壓力大時,睡眠周期長短也會出現變化。因此,不能簡單地按照時間來計算睡了幾個睡眠周期,在什麼時候醒來會更加清醒和充滿活力。

所以,睡得好不好,相當程度是個碰運氣的問題,如果能夠正好碰上完整的睡眠週期結束就醒來,就會覺得精神飽滿,神清氣爽,但如果在淺眠期醒來,就會覺得睡不夠,精神疲憊。

延伸閱讀:

你每天睡眠超過8小時嗎?專家說睡這麼多更容易早死

熬夜晚睡、作息日夜顛倒,當心「腦霧」找上你

科學研究:脂肪肝不是只有肥胖才會有,睡眠不足也會出狀況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