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常見 2 類疾病!過敏 vs 感冒怎麼分? 醫:留意 1 情況

不少人在春天會不停打噴嚏、過敏不見好轉。醫師提到,其實春天常見的疾病主要分為過敏性和感染性,可能因為天氣變化、潮濕等容易發作。至於台灣鼻過敏者數量多,分辨過敏和感冒的差別,可留意是否有症狀改變。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惠伶提到,春季主要會有 2 大類疾病出現,包括過敏性、感染性疾病。醫師說,前者可能因為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或花粉、潮溼等,都容易發作,如花粉症、過敏性鼻炎或是皮膚的蕁麻疹等。

郭惠伶指出,氣喘也屬於一種過敏性疾病,若有氣喘病史,在春、秋季節也容易有症狀。醫師提到,當北方有髒空氣下來,更可能會造成過敏性結膜炎。另外,台灣梅雨季因為潮溼,黴菌相關疾病較多,如皮膚黴菌感染、香港腳、灰指甲等就可能出現。

至於感染類別的疾病,郭惠伶指出,包括流感、新冠等上呼吸道疾病在春天會有蠻多病例,而腸病毒也是春夏交接容易大流行的疾病。

郭惠伶提醒,有過敏相關病史的患者,建議基本作息要盡量規律,營養補充均衡,包括蔬果、魚油、維他命 C 等,出門也可戴上口罩,對於空汙、或花粉、樹等過敏原都有一定防護力,同時要記得勤洗手。

郭惠伶也表示,以氣喘而言,早上可能會因為天氣冷,較容易發作;其餘的過敏性皮膚疾病,通常也因為白天較常出去外面走動,也會在白天出現。

慢性鼻過敏常見症狀一次看 醫:集中在鼻腔

不過,鼻過敏和感冒都會有鼻子相關問題,郭惠伶解釋,通常前者的症狀會較集中在鼻腔,包括鼻塞、流鼻水或頭部悶脹感,長期演變成慢性的患者,在下眼瞼也會出現黑黑的樣子。

郭惠伶指出,感冒則是較廣泛的狀況,因為病毒不會僅待在鼻腔,可能會有症狀改變,包括初期的流鼻水,後續開始有喉嚨痛、發燒、肌肉痠痛或感覺疲憊等。

郭惠伶提醒,若有過敏症狀,以鼻炎來說,慢性患者可以尋求醫師開立鼻噴劑控制,急性病患則建議 3 至 5 天後,症狀仍未緩解,就可就醫。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也曾衛教,有些人可能因為花粉熱,對花粉過敏,引發鼻子癢、打噴嚏、眼睛紅腫等情況,屬於季節性過敏,約在每年 3 至 5 月或 10 至 12 月會有症狀。若有相關困擾,可檢驗過敏原,並在開花季節避免接觸,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出門避開花粉度較高時間點,如上午 5 至 10 點,或下雨過後才外出,並戴上口罩、眼鏡、帽子防護。

文/張乃文、圖/楊紹楚

參考資料:臺大醫院新竹分院
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