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歲翁慢性腎病!喘不過氣、腳踝腫 醫檢查:心衰竭

台灣過去有「洗腎王國」之稱,且隨著高齡化社會,除了癌症、三高,慢性腎臟病也是國人健康會面臨的嚴峻挑戰。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的常見共病還有心衰竭,一名患者原本受到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困擾,但後續開始出現喘不過氣、腳踝腫脹等情形,檢查發現是心衰竭造成,經過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順利獲得改善。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謝宜璋提到,先前有一名 68 歲患者因長期受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困擾,2 年前發現自己在日常行走、爬樓梯時出現喘不過氣的情形,晚上睡覺時,平躺會感覺呼吸困難,要坐著才能感覺舒緩。

謝宜璋指出,病人甚至出現腳踝腫脹,按壓後有凹陷情形,家人警覺到症狀不正常,就醫後發現是心衰竭造成,後續給予 SGLT2 抑制劑治療,不僅症狀改善,抽血檢驗腎功能也未繼續惡化。

謝宜璋提到,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會導致心血管死亡率會增加 2 倍、1.5 倍的心衰竭風險;且每 2 位就有 1 位同時有慢性腎臟病。醫師說,台灣的心衰竭患者推估約 56 萬人,但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就醫人數僅 26 萬人。

謝宜璋表示,心衰竭的症狀包括累、喘、腫,包括平常運動感覺喘、躺平時會呼吸困難,另外腳踝和小腿出現水腫,按壓後會凹陷,且比起過去會感覺極度疲倦,休息時也感覺無力,主要原因可能來自心臟的輸出量不足;醫師提醒,出現這些問題要特別留意。

謝宜璋提到,過去藥物的健保給付是對於左心室收縮功能小於 40%,但此次放寬至略為受損的患者,預計上路後會受惠更多人。

定期檢查是發現慢性腎病關鍵 醫:及早介入延緩惡化

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說明,每年定期檢查是發現慢性腎臟病的關鍵,若已經確診慢性腎臟病,延緩腎功能下降則成為目標,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預估在 2040 年會從 10 大死因中往上升至前 5 位。

邱怡文提到,腎臟病末期沒有好好治療,有 8 成患者會逐漸進入透析,且每年約有 1 萬 1 千名新發患者。醫師表示,台灣洗腎人口多的因素可能與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慢性病等相關,若能及早接受治療,腎臟惡化的情況也會延緩。

邱怡文說,將近 6 成病友的慢性腎臟病已經是第三期,腎臟功能受損且不可逆,若未介入治療,15 年內可能會因而面臨洗腎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隨著新藥發展,可有效達到延緩進入透析時間,針對患者的慢性腎臟病腎絲球過濾率 60% 以下,還沒進入透析,可使用新藥給付。但他認為,不僅藥物治療,也希望患者可配合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達到最有效的效益,及早篩檢、發現異常後介入治療。

文/張乃文、圖/林欣儀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謝宜璋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