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歲的林芳郁,曾任台大、北榮與亞東醫院院長,為台灣心臟外科權威醫師。而身為醫學專家的林芳郁,在退休後,隨著年紀增長,仍不敵失智症纏身,令外界一片譁然。
林芳郁妻子、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在丈夫罹病後,一路陪伴,並將於這周日(22 日)在台大外科成立「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並發表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分享陪伴林芳郁對抗失智症的心路歷程。
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是老人失智症的快速增加,尤其是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正悄悄侵蝕長者的記憶與生活能力。「銀髮失智潮」不只侷限於醫療,更成為家庭必須面對的照護挑戰。
銀髮失智潮來襲!別把健忘當老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 3 秒就新增 1 位失智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 73 至 75 歲,而且症狀會隨時間進展,從輕微健忘,到最終喪失語言、行為與生活自理能力。
Dr.Nice 忠孝分院明悅中醫診所副院長朱益智表示,很多人誤以為「健忘」是自然老化的現象,但其實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神經功能退化的疾病。失智也不等於老化,善用中醫的方法,就可找出逆轉線索。
失智根源不只腦部,而是五臟六腑退化
中醫臨床長期觀察發現,失智的根源並不只是腦部,而與「腎精虧損、腦失所養」有關。朱益智提到,中醫理論「腎主骨生髓,髓養腦」,腦的健康需仰賴腎精滋養,而年老體衰之時,五臟六腑逐漸退化,正是失智好發的體質背景。
隨著國人對自然療法興趣日增,許多家庭照護者也開始尋求無副作用、簡單上手的養生方式。其中,中醫的「背俞穴滑罐法」備受矚目,成為失智症預防與輔助療法的新選擇。
背俞穴效用多!用滑罐方式可自行操作
朱益智說明,背俞穴分布於背部膀胱經上,對應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是調理內臟與氣血的重要管道。再加上沿脊椎正中而行的「督脈」,更是通達腦部、影響神志的主要經絡。
透過滑罐刺激背俞穴與督脈,可促進腦部氣血循環、提升腦細胞活性,有助延緩智能退化。而這項療法非常適合長者在家中進行,由家人協助操作即可。以下為操作重點:
- 步驟一 準備:塗抹凡士林或嬰兒油於背部,利於罐子滑動。
- 步驟二 督脈滑罐:拔罐器吸附於第七頸椎下方「大椎穴」。沿脊柱正中線(督脈)向下推至腰骶部,來回 3 次。
- 步驟三 左右腎俞穴滑罐:左右各吸附於第二腰椎旁 1.5 寸的「腎俞穴」,向上滑至第一胸椎旁「大杼穴」來回 3 次。
- 步驟四 留罐與結束:將三個罐子分別留於大椎與左右腎俞穴,靜置約 20 分鐘,每日 1 次,15 天為一療程。
家庭照護新助力:背俞穴滑罐療法
「背俞穴滑罐法」不僅能促進腦部代謝、穩定自律神經,也可改善長輩常見的記憶退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朱益智分享,臨床上,許多照護者都反應,定期操作後,長輩情緒穩定、夜間睡眠也有所改善。
朱益智進一步指出,「背俞穴滑罐療法」所代表的不只是中醫的智慧,更是一種「家庭照護參與」的新模式,除了療效本身,更帶來的是長輩心理上的安定與情感支持。
朱益智呼籲,在面對快速到來的銀髮浪潮與失智挑戰之際,中醫療法或許不能取代西醫治療,但絕對能成為延緩退化、強化生活品質的重要輔助力量。讓我們從日常開始,為家中長輩打下健康的根基。
失智症並非全數不可逆,有些長輩表現出失智症狀,實際上卻是「假性失智」,如老年憂鬱症、正常壓力腦積水等,都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癒。若發現長輩突然變得沉默、反應遲緩、記憶退化,應儘早就醫診斷,爭取治療良機。

諮詢專家:Dr.Nice 忠孝分院明悅中醫診所副院長 朱益智中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 / 預防失智症造成走失,專家提醒注意 3 徵兆
「夏至」如何守護健康?中醫師推薦喝 1 茶飲清熱不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