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幸茹/採訪報導 何宜庭/圖
「阿婆,妳要去看風濕免疫科啦!妳的關節一直都在痛!」身為護理師的孫女看見自己外婆常常關節痛,貼著痠痛貼布都沒有改善,提議要帶外婆去看醫生。「風濕免疫科?那是看什麼的啊?」外婆一臉疑惑,因為這是她從來沒聽過的名詞。
根據衛福部統計,風濕過敏免疫疾病在門診之中看診人次位居第三位,是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及腸胃道疾病的科別,也是全世界最常見、患者也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全台推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因風濕免疫疾病所苦。
但從以上對話可以發現,民眾對於風濕過敏免疫科較其他科別相對陌生,而且此科疾病有多樣化的疾病徵象,反而讓許多人輕忽了,所以無法了解這類的疾病可能帶來的嚴重影響,甚至延遲治療導致身體的正常功能被破壞。而此類疾病會以各種形式發生在各年齡層當中,所以Heho健康專訪長庚醫院風濕科蔡秉翰醫師,介紹風濕過敏免疫科的重點醫療方法,和相關疾病發生的徵兆與就診時機。以下為專訪內容:
Heho編輯問:風濕過敏免疫科是在看什麼樣的疾病?
蔡秉翰醫師答:風濕過敏免疫科的疾病會分為風濕、過敏、自體免疫這三個部分:
- 風濕,主要是跟骨關節相關的疾病,舉例來說像是關節炎、肌腱炎等的疾病。
- 過敏,治療常見的過敏,雖然在一般內科及耳鼻喉科、皮膚科醫師都可以幫助處理讓症狀改善,但根本的治療是透過風濕過敏免疫專科,去尋找真正的過敏原,減少來自過敏原的刺激,視病患情況考慮減敏治療的可能,來處理基本的過敏體質問題。
- 自體免疫,就是較少見的先天性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病、血管炎等,最近也有些疾病出現新的免疫療法,會合併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一起來治療。
Heho編輯問:通常這一科常見的疾病有?
蔡秉翰醫師答:
大多數的病例以自體免疫疾病為主,最常見的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這些都是屬於自體免疫的疾病,第二常見的有痛風性關節炎、及退化性關節炎等,是與骨關節相關的疾病,最後就是過敏性的問題,過敏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以上都是在門診中常遇見的疾病。
Heho編輯問:通常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可以到風濕過敏免疫科尋求幫助?
蔡秉翰醫師答:
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皮疹、發燒、多處關節的腫脹疼痛、嘴巴破、落髮,或是下背痛(長達三個月以上),以及反覆性發作的尋麻疹,都可以前來風濕過敏免疫科諮詢及檢查,找出致病原因後,醫師會協助是否要轉往其他專科來做更進一步的治療。因為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不具有特異性,也不被大眾熟知,導致病患會因為出現多種症狀,然後在不同科別尋求幫助。
四、在國內外趨勢中,風濕過敏免疫科目前有沒有特別著重在什麼樣的發展?例如治療、檢查診斷等?
蔡秉翰醫師答:
因為現代技術的進步,所以風濕過敏免疫科著重在新藥的治療發展上,目前研發出的新藥都以標靶治療為主,就是使用一些特殊的單株細胞抗體,來針對一些特殊的細胞發炎激素、或細胞的表面抗原來控制疾病的進展,像是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等。那這一類的藥物好處,就是治療效果明顯比傳統用藥來得好,對病患的副作用也比較少,在這十年之中這類的藥物,都陸續的蓬勃發展,目前正在進行的新藥研發也非常的多。
原本生物製劑或小分子的藥物,大多都集中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的族群上,現在這一類的藥物也陸續有新的適應症可以使用,像是血管炎、硬皮症等疾病,所以風濕過敏免疫科的發展主要有這兩個方面:越來越多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新藥陸續被研發出來,及越來越多的自體免疫疾病有新的藥物可以做治療。
所以舉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在過去很多病人即使用到高劑量的治療藥物,像是免疫調節抑制劑、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關節仍然會被破壞導致變形,但自從新的藥物不同的治療機轉問世後,針對關節控制就好得非常多,這個就是風濕過敏免疫科在治療上有很大的進步。而接下來就是針對一些自體免疫疾病在目前治療上仍有限制的,能夠找到並研發有越來越多的藥物,提供這類的族群有更好的治療方式。
Heho編輯問:對於蔡醫師而言,風濕過敏免疫科最有趣的地方是?
蔡秉翰醫師答:
身在這個科別的成就感來自於,風濕過敏免疫科病人的症狀常常很像別的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被診斷出來以前,病人可能有胸痛就以為是什麼問題,有關節痛就以為是什麼問題,到最後才發現是自體免疫所造成的紅斑性狼瘡。
所以這一科的醫師要從很複雜的症狀中去抽絲剝繭,然後給病人一個正確的疾病診斷,整個過程就像是一位偵探,需要一直去推理,然後找到真正的原因,這是我覺得在風濕過敏免疫科裡非常覺得有趣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