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日記-飛出房門吧,燕子奶奶

O6CK2K0

生病,是件孤獨的事,我們會時時警惕自己關注病人的身心狀況,然而病人也在觀察並顧慮著我們,深怕再因自己麻煩他人,甚至淹沒跨出房門的勇氣,越來越封閉自我。

但其實只要有完善的照護流程與溫暖的心理建設,病人也能重展笑顏。

燕子奶奶因病只能長期躺在床上,連要靠自己的力氣翻個身都很困難,平時仰賴安寧居家護理師幫忙照護。燕子奶奶的家很大,但我與燕子奶奶第一次見面到每一次的相處,卻總是在她所生活的小房間。

瘦瘦小小的燕子奶奶有一頭白捲短髮,因為長期臥病在床,讓她看起來更為瘦弱,在佈滿了皺紋的臉上,隱約看得出來年輕時的亮麗多姿,很難分辨出來這些皺紋有多少是歲月的痕跡,又有多少是因為長期的疼痛讓她忍不住地皺著眉、垮著臉造成的。

小小房門關不住想展翅的心

剛與燕子奶奶認識時,她的話並不多,交談時也總是能感受到奶奶的語帶保留,也許是因為疼痛讓她不想說話,也有可能是她還在觀察我,畢竟諮商心理師的角色,對她來說很陌生;更何況要認識陌生人並建立信任關係是需要耗費體力的,對身為末期病人的燕子奶奶來說,體力何其珍貴。

我想,我與燕子奶奶的關係,是從護理師為她進行身體護理的時候建立起來的,身體護理的過程對她來說並不舒適,但我也因此有機會可以透過同理、放鬆訓練,甚至是念誦奶奶喜歡的佛經,協助燕子奶奶轉移對身體不適的注意,漸漸地燕子奶奶願意與我說些心裡話,我也對燕子奶奶有更多的認識。

燕子奶奶算是新一代的獨立女性,在辛苦拉拔孩子長大之後,便開始試著放下母職角色,到處旅遊,無論是台灣或者是國外,都有燕子奶奶遊玩、禮佛的蹤跡。

當燕子奶奶在描述臥床前的遊玩經歷時,眼睛總是雪亮的,嘴角是上揚的,語氣也是輕盈的,我瞬間懂得燕子奶奶在房間裡的寂寞,以及燕子奶奶平時不想關上房門的用意。只是,當我試探性的詢問奶奶是不是很想離開小房間,到家裡的客廳去看看,她只是露出無奈的笑容說:「想也沒有用,而且只會讓孩子和你們增加麻煩罷了。」

啟動走出房門圓夢計畫

燕子奶奶的病讓她成了斷了翅膀的燕子,不但失去自主行動的能力,連想望一眼房門以外的世界都不敢。我很想讓她勇敢地走出去,但我深知此事需要多重評估,也知道,若我未徵得燕子奶奶的同意便告知團隊護理師和子女,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關係鐵定會被打壞,於是我與奶奶進行了一場請求同意的角力賽,最後燕子奶奶終於願意讓我將此事告知給團隊護理師。當我與團隊護理師提及此事,護理師立即展現她的專業,告訴我奶奶要離開房間不是不可能,只是會有哪些挑戰,我們便開始著手討論,啟動要讓燕子奶奶離開小房間的圓夢計畫。

要讓燕子奶奶離開房間,過程並不容易,這當中包含了燕子奶奶內心裡的掙扎,既想要離開房間和家人一起吃飯,又擔心會勞師動眾的麻煩眾人,所以奶奶內心不斷擺盪;還因為長期臥床,所以燕子奶奶得練習坐著的生理挑戰,以及必須說服被眾人用床單抬起的懸空恐懼等等。

吃飯的日子訂在燕子奶奶的女兒返回國外工作崗位的前夕,好不容易到了約定離開房間和燕子奶奶的家人一起吃飯的那天,其實我們安寧團隊有點緊張,因為當天燕子奶奶的狀況並不好,幸好團隊護理師處理好了燕子奶奶的不舒服,燕子奶奶也展現出如她年輕時那般的堅強毅力,安寧團隊與她的家人相互合作,燕子奶奶終於離開了她的小房間,抵達了她不知道多久沒見過的客廳。

對燕子奶奶來說,離開小房間與家人一起吃一頓飯談何容易,燕子奶奶終於飛出了小房間,與家人共進午餐,就連在國外的家人也用視訊與燕子奶奶一起吃飯,那天的午餐是在家人間彼此疼惜的淚水中結束,儘管燕子奶奶還是得回去小房間內才能好好休息,但從她略顯疲憊,卻滿足的表情可以知道,對燕子奶奶說,這次一家人一起吃飯的回憶,足夠她品嚐好久好久了。

作者: 譚熙(北榮新竹分院安寧病房諮商心理師)
※本文授權自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方念華專訪-平靜做好道別的準備 晴天總會到來

不願在掙扎中結束生命 她預立醫療決定 守護「好好走」的權利

我要讓爸爸插管還是安寧?醫病共享決策讓決定不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