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很多人會喜歡到游泳池、海邊、河邊戲水,尤其暑假期間,爸媽帶著孩子,或是孩子跟同學一起到去游泳,是最熱門的活動選擇。但是如果在游泳完之後,腳底出現紅腫痛的症狀,很可能已經被綠膿桿菌感染,對於抵抗力比較差的人來說,甚至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有死亡的可能。
長在溫水裡的綠膿桿菌
綠膿桿菌是一種到處存在的環境微生物,而且特別的是,它只需要極少的營養就能生存,而且對環境改變的適應力極強,在土壤、水、或是礦物,甚至是動物體內,都可能有少量的綠膿桿菌。不過在免疫力充足的狀況下,不太容易被感染,所以受到感染的通常是腸胃道免疫系統還沒發展完全的小孩子或是老人家。
不過最常看到綠膿桿菌身影的地方,還是30~40度的溫水內,再來是6~40度的水內,尤其是人多的地方,所以在溫水游泳池、河邊、海邊,甚至是沒有煮開的自來水、井水、地下水中,都可能有綠膿桿菌,一不小心就會感染。
綠膿桿菌造成的皮膚病
雖然綠膿桿菌是很常見的細菌,但要造成感染,需要很大量的桿菌,所以基本上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見的感染源,但如果沒有注意衛生,一旦感染後,症狀可能會惡化的非常嚴重,甚至死亡。
在去年,就有一名1歲半的男童終於從人工肛門回到正常排便,就是因為他4個月大的時候感染綠膿桿菌,拉肚子拉了一天,就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腸子都爛了一截,在38天內開了12次刀,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
綠膿桿菌最常見到的是從腸胃道感染,比如喝了不乾淨的水,再來就是從皮膚入侵,只要一點點的小傷口,就可能造成皮膚的感染,稱為「熱足症候群」。一開始的症狀,在游完泳40小時內會看到腳底出現紅腫的斑塊,而且只要稍微碰到就非常痛,連穿襪子或是蓋被子、走路都沒辦法。
而這種感染,可能是因為游泳池的底部磁磚太尖銳,或是河邊有小石子劃破腳掌,再加上游泳池沒有徹底消毒,或是河邊太髒,綠膿桿菌就趁機感染身體。尤其是最近連日豪大雨,淹水的時候常常看到許多人就赤腳走在路上,一方面水很髒,二方面路面又是崎嶇不平,一旦有傷口,就是最適合桿菌生長的時候。
如果發現腳腫起來怎麼辦?
第一時間趕快先去找皮膚科,如果沒有擴大的跡象,基本上2星期左右,皮膚上的狀況會自然痊癒,這過程中,如果非常痛、非常不舒服,可以冰敷來緩解,或是用一些止痛藥,並把腳抬高,可以讓腳比較舒服。
但還是要隨時注意,如果發生皮膚紅腫之後發生了以下這些症狀,就要趕緊到感染科就醫,很可能綠膿桿菌已經侵入身體;就醫的同時,也要將去過哪些地方、做過什麼活動告知醫師。
- 持續高燒持續超過3天,或是燒退1-2天後突然又燒起來。
- 活動力、食慾明顯下降,不想吃東西,而且一直懶懶的不動。
- 呼吸急促、會喘。(尤其是沒發燒時也出現)
- 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冒冷汗。
- 持續嚴重的腹瀉。
- 身上出現外圍紅紅但中間黑黑的疹子。
延伸閱讀
(影片)北市暴雨「信義河」誕生了 赤腳小心感染鉤端螺旋體
暴雨後的一週是腸胃炎高峰,此外還要擔心那些流行傳染病?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