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手術不必再「切半腦」 3 歲女童斷開腦神經束康復

3 歲的翁小妹妹,因為腦炎導致頑固性癲癇,每日持續反覆嚴重抽搐,合併癲癇腦病變,導致意識障礙、終日臥床。醫生建議父母儘早進行大腦半球切開手術,最終台大使用微創手術將女童兩邊大腦連結斷開,徹底解決癲癇問題。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外科醫師范碧娟表示,這名 3 歲大的女孩,在2017年底(約2歲大時),因為右腳抽搐,在外院被診斷為腦炎,經過抗病毒及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狀況穩定。

但是,今年初,翁小妹妹的癲癇狀況又逐漸變得頻繁難以控制,導致她的語言發展遲緩,功能持續退化僅剩一歲孩童的語言程度,而動作方面也因為癲癇反覆抽搐,退化到幾乎全日臥床。另外,因為吞嚥困難反覆嗆咳,翁小妹妹無法由口進食,而需要使用鼻胃管餵食。

(照片檔 ID:917730294)

頑固型癲癇病人須接受手術治療

「在藥物與生酮飲食治療後,女童的病情仍未改善,於是團隊進行了更仔細的檢查。」范碧娟解釋。團隊發現,癲癇放電的數個病灶皆起源於左側大腦,再傳導至右側大腦導致廣泛性腦部病變。

由於各種藥物與生酮飲食的療效有限,進行癲癇手術將左側大腦切除,或是切斷左右大腦的所有連結,才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然而手術本身存在風險,術後並會產生對側肢體乏力與視野缺損等後遺症,需要長期復健治療。

微創手術讓女童保住左腦 並維持右腦功能

團隊與父母和家屬討論癲癇手術的利弊得失,最後決定讓小朋友接受開刀治療,將正常的右腦與不正常的左腦之間的所有連結切斷,希望讓右腦能正常發育不受干擾,並藉由後續復健等方式恢復左腦喪失的部分功能。

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楊士弘表示,大腦半球癲癇手術,早期的治療多進行半腦切除,將一半的大腦組織移除,手術工程浩大而風險高且後遺症多。近年來為了降低手術創傷與併發症,開刀方式逐漸減少腦部切除範圍,而著重切斷大腦間的連結神經束,手術創傷減少但困難度增加。

由於孩子年紀還小,要使手術傷害降到最低,團隊採用微創的半腦切開手術,僅打開一個6公分長的頭皮傷口與4公分 * 2公分的顱骨開窗,透過內視鏡與顯微鏡輔助,在完全未切除任何大腦組織的狀況下,順利斷開連結兩側腦子的神經束,分離兩側大腦連結。

(女童與父母、妹妹合影)

術後女童的癲癇發作完全消失,意識恢復正常並能開始與人互動,跟醫護人員揮手再見,由口正常進食,與手術前判若兩人。不過,由於長時間癲癇造成腦部功能退化,她目前正在進行兒童專業復健課程,促進腦部發育,重新發展各項神經與認知功能。楊士弘也表示,女童的右腦目前已經取代了一些左腦功能,假以時日復健,還能取得更顯著的進步。

台大兒童癲癇治療團隊建議,因為腦部病變產生癲癇疾病的患者,若藥物與其他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者,應盡早接受專業評估,研判是否適合以開刀方式來控制癲癇發作、改善腦部功能、與促進腦部發育。

延伸閱讀:

婦人忽然癲癇倒地 腦中竟有「鐘乳石」狀腫瘤!

癲癇病人怎麼救 5個常見錯誤你也犯了嗎?

胸悶竟是心臟旁長14公分腫瘤!血管徑只剩0.2公分呼吸都困難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