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美國專家警告:確診數字少不代表好,感染者絕對比想像中更多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現在各國防堵的重點已經轉向「超級傳播者」跟「無症狀感染者」,但因為大規模篩檢太困難,包括台灣在內,很多國家都還是用「旅遊史」、「接觸史」來判讀,只有曾經去過疫區,或是接觸過確診者的人,才有機會被「篩檢」。

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認為,這種作法可能會讓我們「遺漏許多不符合這些標準的病例。」尤其在美國,已經出現了第一例「找不到感染源頭」的感染,「我懷疑這個國家還有許多其他病例正在傳播病毒,就像我們在其他國家看到的那樣。缺乏擴大檢驗的證據,並不意味著真的沒有這些證據。」

確診案例少,可能是因為他們都是沒有症狀的在社區中傳播

事實上,隨著疫情的增加,只對「有症狀」的出國、入境旅客進行篩查,或是排除跟中國沒有已知聯繫的人,可能意味著錯過了新病例。

在台灣,案24也找不到感染源頭,但因為所有的接觸者都已經採檢陰性、官方也推測過了14天的傳染期,所以宣布「結案」,會持續用大數據去搜索源頭,但不再列為目前的緊急事項。

不過Michael Osterholm認為,這種「被感染但無症狀的人」,才是應該更努力、全面的篩檢,「他們可以有效地傳播疾病,因為他們覺得身體很好、而且移動靈活。同時也不會避免前往擁擠的地方,或親吻;他們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其他人也不知道。」

而義大利的案件在一夕之間暴增,其實也是因為他們開始針對某幾個嚴重的區域進行大規模篩檢,結果同樣發現了「無症狀感染」的個案,目前確診案例數已經提升到650件。

但這種傳播方式,代表目前所做的防疫措施,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還有更精密的科學技術,才能真正的遏止。

現在的檢驗模式,導致無法大規模篩檢!解套方法或許是「快篩」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的Sandra Ciesek,曾投稿到世界最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JEM),她說,現在的問題在於「通常,我們不會去篩查無症狀的健康人群,因為篩檢太昂貴了,這表明我們可能已經在世界各地感染了比我們預期更多的人。」

而德國在28日時,也在過去短短的24小時內,感染人數翻倍,已經超過台灣、來到40例。

除了檢驗費用之外,檢驗時間也是一個難題,一次的檢驗需要4小時,而且2次檢驗過程中,還需要相隔24小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就說,目前台灣一天的檢驗數量,從500件,已經提升到1000多件,但如果要再增加,就只能擴充實驗室的量能;「希望在3月底可以達到一天2500件左右。」

所以台灣包括中研院、國衛院都在研發「快篩」,希望能讓檢驗縮短到10~15分鐘之內就知道,這樣才有辦法推行大規模的篩檢。

「任何國家都不應僥倖以為本國不會有病例。這可能是致命錯誤,是致人於死命的嚴重錯誤。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也在27日的記者會上表明,「迅速採取行動⋯要採取積極的早期措施可以在病毒立足之前阻止傳播。」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專區不斷更新

半數武漢肺炎患者不會發燒!台大學者推「自評表」1分鐘篩檢

武漢肺炎/最速篩檢要來了!台灣研發武漢肺炎快篩、10~15分鐘就能知道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