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已經出現5例死亡,口罩的產量已經達到每天1200萬片,口罩實名制2.0也開放14天內可以買9片口罩。
不過對於每天都需要進出大眾空間、或是常常需要到醫院回診的人來說,口罩一天可能就需要用掉1片,在不夠的情況下,除了用「口罩乾蒸復活術」之外,食藥署也建議可以在非高危險群的地方替換成「布口罩」。
布口罩挑選有3步驟:布料縫隙、過濾率標章、幾層
食藥署表示,要「防疫」,首先要能阻擋「飛沫」,再來是能「過濾」飛沫,而且能確保口罩足夠厚、不會穿透到內層,所以挑選的步驟也是按照這個方式。
一、口罩的外層材質要緻密:能阻擋「飛沫」
布口罩外層不要大孔洞,至少可以阻擋包藏病毒的大飛沫。
二、中間層是具過濾效果材質(如不織布、奈米纖維或過濾棉等):能「過濾」飛沫
食藥署評估市售47件「非醫用口罩」,發現其中15件的細菌過濾率(BFE)均可達80%以上,與一般醫用口罩的過濾效能(BFE>95%)差異不大,顯示布質口罩可提供部分阻擋飛沫的防護效果。
像是常用的過濾率標章,分別有3個:
- BFE(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是指細菌過濾率
- PFE(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是微粒子過濾率
- VFE(Virus Filtration Efficiency)則是病毒過濾率
雖然口罩不是篩檢病毒過濾率,但大部分常見的病毒都是包藏在飛沫中,大小不會比細菌小,所以細菌過濾率有80%以上,就可以擋掉大部分的病毒了。
而食藥署表示,口罩的過濾層為防護效能的關鍵,能防PM2.5、防霾功能或中間含過濾層(如不織布、奈米纖維及過濾棉等)的布口罩,只要內襯有具過濾效能的濾材,就可提供部分阻擋飛沫的防護效果。
三、口罩至少要3層
布口罩至少要3層,外層不要大孔洞、中間使用不織布過濾、 內層柔軟透氣,就可以達到初步防疫的效果。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