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確診比美國少?美日兩大研究:接種卡介苗的重症死亡率較少

從新冠病毒開始肆虐的時候,「疫苗」就一直作為關注重點被反覆提起。在最近的預印本期刊MedRxiv上,有兩個團隊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同一種疫苗:卡介苗。而這個研究或許也解答了,為什麼台灣的疫情控制比許多歐美國家理想。因為卡介苗似乎能夠幫助身體對抗新冠肺炎

來自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根據公開數據,對136個國家和地區的新冠肺炎情況和卡介苗接種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卡介苗接種與病例數有顯著關聯,卡介苗接種可能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另一項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也認可了這個觀點。他們匯總了每日確診新冠肺炎和死亡的數據,結合國家和地區之間不同的卡介苗接種政策,進行分析,發現強制性接種卡介苗政策的國家,疫情爆發最初30天內,較能夠迅速將確診以及死亡人數的曲線拉平。

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患病和死亡的增加率都明顯更低

藤田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將136個國家按照卡介苗接種情況分為3組,分別是一直有接種疫苗政策的國家(A組,如法國、芬蘭)、過去有但現在已經取消了的(B組,如澳洲、西班牙)和一直沒有推薦接種的(C組,如美國、義大利和黎巴嫩)。

結果發現,和所有B組和C組國家相比,A組68個國家都可以被認為是新冠的低增長國家。在排除了預期壽命短(≤78歲)的國家後,不同組國家的差異仍然是顯著的。也就是說,無論預期壽命如何,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患病和死亡的增加率都明顯更低。

曾經接種卡介苗國家,疫情爆發速度較慢

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記錄了每個國家每天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分析了強制接種卡介苗和非強制接種卡介苗國家的增長曲線。他們的分析重點放在了,累計有100例確診病例或是有確診病例死亡後,這兩者可能都意味著病毒感染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爆發的階段。

不過他們的分析僅限於每個國家全國范圍內爆發後的前30天,這樣子一方面能夠有更清晰的增加曲線,另一方面也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同國家在中後期時的應對措施(比如說要求居民居家隔離,盡量減少外出)帶來的影響。

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與非強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相比,強制接種的國家確診病例增長率明顯降低。在所有國家中,比較特殊的,那些曾經有過強制接種政策,但是在2000年前已經取消了的國家,它們的增長率和從來沒有強制性政策的國家沒有太大差距。

台灣疫情控制為何比美國少?卡介苗或許是關鍵

這兩項研究也解答了,為什麼台灣的疫情控制理想,除了超前部署,強制施打卡介苗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這兩項研究都從統計學的角度說明,接種卡介苗可能能夠減少新冠病毒的感染。雖然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用於分析的數據的品質,尤其是確診病例數,可能會因為檢測能力不足,或者其他各種原因而不準確。另外,卡介苗都是在出生後就接種的,雖然卡介苗對結核病產生的免疫能力能夠持續幾十年,但對於新冠病毒產生的免疫力能夠持續多久是不確定的。

但是藤田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從機制的角度來說,卡介苗是針對結核病開發的,有可能能夠訓練身體對某些傳染強度更高的病毒,產生非特異性免疫應答。

鑑於新冠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所以,我們迫切地需要大型臨床試驗來證實,卡介苗接種是否能夠幫助人類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如果可以的話,在新的新冠病毒疫苗到來之前,卡介苗或許可以先一步幫助人類。

參考資料:

  1. Association of BCG vaccination policy with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COVID-19
  2. Mandated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vaccination predicts flattened curves for the spread of COVID-19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專區不斷更新

疫苗仍不是新冠肺炎解方!免疫教授張南驥指出關鍵點

新冠肺炎等不到疫苗?專家表示:這2種細胞治療是病人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