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下一步會是「抗體快篩」嗎?張上淳解釋:考慮先對高風險者做

各國防範疫情的同時,不少國家改採用抗體快篩,與國內目前使用的核酸檢驗原理不同,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推崇,抗體快篩是全世界現在思考的防疫重點,也是台灣最快五、六月以後無法迴避的議題。對此,指揮中心張上淳昨天也回應,採用何種檢驗方式得視不同地區的流行狀況,台灣並不急著做抗體篩檢,但也不排除未來對高風險族群先開始。

但張上淳解釋:「抗體分為IgG和IgM的抗體,igM是急性期出現,但大約兩週消失,接下來就是10天到2週身體就會產生IgG抗體,一般來說在自然感染的情況下,都會長久在身上一直帶著。」

張上淳強調:「單驗igG抗體,對新冠病毒來說,由於它是一個全新的病毒,大概可以說病患就是最近得到感染,但如果是長久存在的病毒,就有可能是過去感染,不一定是這次感染的。除此之外,理論上有了抗體,就比較不擔心第二次感染。」

台灣社區感染機率極低

不過張上淳認為,台灣民眾在社區中被感染的機率是很低的,假使有得到感染,卻沒被檢驗到,但這樣的數量還是很低,所以在這麼低的狀況下,假如要去驗抗體,是很不容易的。

張上淳舉例:「如果2300萬民眾,如果只有1000個人感染的話,我們就得驗23萬人才會找到一個抗體陽性,所以這就是所謂的『我們花這麼大力氣有沒有辦法真的測到?』」但多次外界對此看法眾多,因此他也表示:「不排除可以對某些高風險族群可以先去試試看,都還在討論中」。

張上淳也說:「現在有很多抗體試劑開發中,國外也有已經上市,國內相關也在驗證中,只要經過食藥署合格後就可以用來做抗體檢測。」

張上淳強調:「篩檢方式要採用哪種,還是需要看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發生的流行狀況到底到什麼程度。」目前台灣的現況,張上淳認為,台灣當然不是立刻需要急著馬上去做這樣的抗體檢測,來檢測全民裡面就有多少百分比得到感染。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專區

劍橋大學研究:新冠病毒出現 3 種變異!亞、歐、美皆不同!

病毒飛沫可在室內漂浮6分鐘!超市購物站這裡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