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沒事?研究顯示:喝太多真的會有事!

廣告台詞:「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你知道其實多喝水很有事嗎?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澳洲蒙納士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團隊,觀察多喝水的實驗者的腦部狀況,發現人體在攝取過多水份,水量失衡時,腦部會產生排斥的反應現象,會有產生吞嚥障礙,使人體不再想要喝水或進食。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實驗比較,運動後的「口渴」、身體缺水下喝水和身體水分充足喝水的狀況,發現硬喝水需要花3倍的力氣才能吞嚥,而且腦部的功能性磁共振造影同時顯示,腦前額葉皮質控制食慾的活動區域更活躍,容易使腦神經異常,連帶影響吞嚥障礙。

水中毒是什麼?

而攝取過多水份也會造成痙攣、昏睡,甚至是俗稱的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的低納血症(Hyponatremia)。人體正常血液中鈉濃度在3.17~3.27克/升(g/liter),若喝過量的水至身體無法排出,稀釋血液中的鈉低於3.10 克/升(g/liter)時,就是低鈉血症。此症會造成大腦細胞膨脹,造成腦水腫的現象,嚴重可致死。此時,病患會感覺到暈眩的不適感,但急救時絕不可讓病患躺下,會加速腦水腫的程度,所以記得要記得補充鹽水外,並且要讓病患保持坐姿。

水要怎麼喝才對呢?

1、建議喝水量需參考年齡與體重


2.有運動需多喝水

衛福部提醒,健康成年人的每日攝取水量,最多不可超過3500毫升;而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若有從事30分鐘以上的運動,則攝取水份量需增加350毫升。

3.飲食習慣會影響每日應補充的水份量

每日應補充的水份量也和平日的飲食習慣有關係,例如:吃了太多鹽分,會產生覺得口渴及血壓上升的狀況,此時就需要多喝水,保持身體的濃度平衡;而吃了像大白菜或咖啡等含水量高或有利尿效果的食品,在幫助體內排出廢物及水份時,也是需要再補充水份。

文/黃聖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