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珞軒

我們應該掩飾自己的壓力嗎?心理學家:展現脆弱的一面可能更討人喜歡

許多動物在受苦時很少展現出明顯的行為變化,獸醫和動物護理人員必須依靠血壓、心跳和激素的變化等線索來瞭解動物所承受疼痛或壓...

小時候上過鋼琴課能緩衝老年認知衰退?研究:學習樂器可帶來終生的大腦益處

如果你小時候曾經上過一陣子鋼琴課,這對你成年、老年之後的大腦功能有什麼影響?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

單純配戴計步器即能增加活動量!研究:不需查看每日步數也可提升走路距離

幾乎一半的成年人沒有達到建議的每週身體活動水準,而即使是少量的身體活動也可顯著降低心理健康風險。對此,美國楊百翰大學(B...

壓力易導致焦慮症與憂鬱症!神經科學突破性研究發現可提高抗壓性的藥物

壓力是每個人生活中必經的過程,然而,受到慢性或巨大壓力困擾的人常會出現強烈、持續與過度的擔憂,這會增加與壓力密切相關的焦...

不同的運動對心理健康與記憶力有何影響?腦科學家:運動強度並非越高越好

運動可以改善你的大腦和心理健康,但並非所有形式的運動和強度都會有相同的影響。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

多拍幾張照片幫自己回想美好經歷?心理學家:隨手拍照反而會損害細節記憶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拍照記錄生活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習慣,然而自從美國心理學家 Linda Henkel 博士於 2014 ...

氣候變遷衝擊社會凝聚力和公眾心理健康!大數據分析:極端溫度助長了網路仇恨言論

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高於 21 攝氏度或低於 12 攝氏度這個「舒適區間」的極端溫度,與網路仇恨言論顯著上升有關。這顯示...

智慧型手機既是福音也是詛咒?心理學家:每天少滑手機 1 小時就能帶來更多幸福感

從頸部疼痛到成癮行為,使用智慧型手機造成了許多負面健康影響。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B)心理健康研究與治療中心的團隊想要確...

第 1 型糖尿病青少年更容易罹患憂鬱症!研究建議優化篩檢工具以精確評估相關風險

第 1 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治癒方法。據估計,台灣約有 2 萬 3,000 人患有這種疾病,這可能會在...

懷孕期間「身體不滿」增加產後憂鬱症風險!心理學家:需提高女性對外表形象的正面看法

懷孕通常被認為是興奮和期待的時刻,但對於一些懷孕和產後的女性來說,懷孕期間正常的身體變化會增加對於身體形象不滿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