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民眾到醫院的意願,根據國民健康署6月的癌症篩檢資料顯示,相較於去年同期全國四大癌症篩檢量整體下降一成五。但隨著目前疫情趨緩,常見的癌症篩檢量已逐步回升,但民眾對於口腔癌篩檢意願偏低,篩檢人數減少10%。
先前已有公衛學者憂心醫療使用率的下降,連帶會影響癌症篩檢,若未落實進行癌篩,實際影響的人可能會在半年以後才可能浮現。今年六月以前四癌篩檢下降了一成五,如今疫情趨緩下,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說:「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民眾報復性旅遊之餘,更要『報復性癌症篩檢』」。
而篩檢的踴躍度確實在疫情趨緩下有得到改善,根據國健署7月份最新統計,常見的大腸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量比去年同期的篩檢量多,乳癌篩檢量更是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1萬人次,但口腔癌篩檢仍是偏低,相比於去年7月底目前減少10%。
部分民眾覺得癌症不會找上門,所以心存僥倖,從不接受篩檢,或是覺得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不需要篩檢,根據國民健康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終其一生每1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男性每2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口腔癌,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而女性每89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頸癌。
通常在無症狀時,癌症篩檢多數找到的是「早期病變」或早期癌症,治癒率都非常高,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合作,免費提供四癌篩檢服務,儘早篩檢儘早安心。
- 大腸癌:50-74歲一般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 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 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
-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懶人包/彰化衛生局篩檢無症狀者遭政風調查! 一次看懂正反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