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聽人家說「西藥傷胃」,所以吃藥的時候一定都會配一顆制酸劑,但有次便秘時,吃了很多天的便秘藥物都沒有改善,問了醫師才發現,治便秘的藥屬於「腸溶錠」,不能跟鹼性物質一起吃,不然會失去功效。
口服藥物到底怎麼吃?
就算都是口服錠劑的藥物,還可以再分為咀嚼錠、膜衣錠、口溶錠、舌下錠,另外還有不同種類的口服膠囊等,配合不同人的需求而設計,而這些藥物也有自己分別的食用方式,如果沒有遵照做法,很可能吃出問題。
咀嚼錠
為了無法順利吞藥的小孩子設計,必須透過咀嚼才能釋放藥效,不然很容易卡在胃腸道、無法消化。這種藥物類型也很常用在腸胃藥中,方便咀嚼後讓制酸功能達到最高,直接進入胃中。
膜衣錠
膜衣錠主要是為了隔絕藥品跟外界的接觸,並讓藥味沒那麼嚴重、方便病人服藥,而緩釋藥劑也可以被納入廣泛的膜衣錠中。
緩釋口服藥劑是以特殊材質的外殼,讓藥物在腸胃中可以緩慢釋放藥效,延長藥物作用時間,並穩定血中藥物量,這些外殼不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會隨著糞便排出一顆完整的藥殼,屬於正常現象。而服藥前,如果將藥品剝半,藥物一次釋放出來,會造成短時間內藥物過量,可能中毒。
溶解錠
溶解錠有分為口溶錠、腸溶錠、舌下錠。口溶錠是藉由唾液來溶解藥品,也是配合不易吞藥的老人、小孩來服用,不會透過口腔黏膜吸收,許多糖衣錠藥物屬於這類。
腸溶錠則是為了避免藥物被胃酸破壞,會設計成在小腸內的鹼性才能釋放,如果咬碎了就會直接在胃裡面被破壞,而配合鹼性的牛奶、制酸劑吞服,也會讓藥物提早釋放,失去功效,或是刺激到食道、胃部黏膜。
舌下錠則是利用舌頭底下的口腔黏膜吸收藥品,一方面避免藥品在接觸胃酸後遭到破壞,一方面可以快速吸收,但因為藥物會直接進入血液,可能快速引起藥品副作用,如頭暈、頭痛,所以一定要在安全的地方、最好是躺著或坐著。
發泡錠
也是給不易吞服藥物的人服用,因為藥品中含有碳酸鈉,酒石酸,檸檬酸,碰到水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藥品則會溶解於水中,因為有趣、氣味如碳酸飲料,所以許多市面上的保健維他命多用這種形式。
膠囊
膠囊藥物分為有硬式外殼或軟式外殼,主要功效也是避免藥物受到胃酸損害功效,或是刺激到食道、胃部,在腸道中才會釋放;一般而言,製作成膠囊的藥物,打開吃都是功效不大的。另外,膠囊帶有粘性,服用時必須喝到150c.c以上的溫開水,不然很容易黏在食道內,造成潰瘍。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