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o Sports, 建立運動習慣(入門), 塑身美容, 健康醫療, 運動訓練, 友站新聞
體脂率、BMI、基礎代謝率該看哪一個?一次教你看完基本身體組成指數,選擇減重目標!
現在國民健康的意識抬頭,因此對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或肥胖很在意,尤其是當內臟脂肪過多再加上三高,心肌梗塞的機率比健康者增加 35.8 倍。因此,現在許多健身中心、醫學單位或民眾自家都有體脂機,來檢測身體的各項基本指數。
1. 標準體重範圍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計算標準體重的方法,計算的公式如下。
男性:( 身高 (cm) -80 ) × 70% = 標準體重女性:( 身高 (cm) -70 ) × 60% = 標準體重
若範圍值落在正負 10% 內,為正常體重;若範圍值落在 10%~ 20% 體重為過重或過輕;若範圍值落在正負 20% 以上則體重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2. 身體質量指數(BMI值)
英文為 Body Mass Index,即身高及體重的比率,這是以營養學中依照每個人身高、體型和體重不同,所以採用身體質量指數來測量的方式,計算的公式如下。
體重指數BMI=體重 (kg)/身高平方(m)²
當一個人的 BMI 指數介在 18.5 和 24 的範圍內的時候屬於正常;BMI 小於 18.5 時,是體重過輕;數值介在 24 至 27 時是體重過重;數值介在 27~30 和 30~35,分別為輕度和中度肥胖;BMI 超過 35 以上則為重度肥胖。而未滿 18 歲、運動員、進行重量訓練者、懷孕或者哺乳中的婦女、身體虛弱或者久坐不動的老人不適合用 BMI 值來衡量健康標準,例如:健身者的體重中有高比例的肌肉,他的 BMI 可能會超過 30。
Heho 健康小幫手《身體質量指數 (BMI) 計算器》
身體質量指數 (BMI) 計算機 – 健康小幫手
幫你快速計算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
3. 體脂肪率(含線上體脂率計算器)
是人體脂肪和體重的百分比,正常的人體中約有 1/4 是由皮下及內臟脂肪組成,負責維持器官穩定及保護內臟等功能。一般而言成年男性體脂肪率超過 25%,成年女性超過 30% 就是肥胖;而男性體脂率介於 15~25%,女性體脂率介在 20%~30% 則為正常值,確切的數據會因為年齡有所差別,年齡愈大體脂率通常會越高。
測量體脂肪率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生物電阻法(BIA)、皮褶厚度測量、DEXA 掃描、水下稱重、水密度測量、空氣位移測量等方式。其中,最不需要儀器的就是使用軟尺測量不同部位的身體尺寸,如腰臀圍就是一種基本的測量體脂肪率的方法。另外也有一些公式可以根據年齡、性別、腰臀圍來估算體脂肪率。
有些人的體重在標準範圍內,但還有微胖感,就是體脂肪過高。此外,有些人不了解血脂肪值和體脂肪率的差異,血脂肪值是指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含量,要透過抽血檢驗才能得到報告。
Heho 健康小幫手《體脂肪率計算器》
體脂肪率計算機:體脂計算、男女建議值、降低方法 – 健康小幫手
不需儀器,輸入數值幫你快速線上計算自己的體脂率是否標準
4. 內臟脂肪
體脂肪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是指環繞在腹腔及腸胃周圍的脂肪,負責保護、支撐和固定內臟。若內臟脂肪超標和高血壓 、糖尿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很大的關係。 而男女正常的內臟脂肪數值分別為 4~6 和 2~4。若數值在 10~14 為肥胖,可能有脂肪肝的問題;而超過 15 以上則為危險,需趕快減肥及就醫。
5. 基礎代謝率(BMR)
指人體在清醒而極度安靜情況下,例如:靜臥的狀態,不受精神緊張,肌肉活動,食物和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時,所消耗的最低熱量,基礎代謝率會隨著年紀增加或體重減輕而降低,會隨著肌肉量增加而上升。
Heho健康小幫手《基礎代謝率 (BMR) 計算機》
https://tools.heho.com.tw/bmr/
幫你快速計算每日總熱量消耗 (TDEE)
6. 肌肉量
肌肉量會顯現出一個人是否健康,因為肌肉會消耗熱量,所以肌肉量多的話,基礎代謝率也越高,越不容易發胖。若減肥者不是減掉肥肉,而是減掉了肌肉,則會使基礎代謝率變低,容易復胖。此外,肌肉的多寡也與老化有關,所以肌肉量少的人會比較容易老化。
7. 身體年齡
又稱為代謝年齡,生理年齡,臟器年齡等。這是以上述各項數值估算人體生理實際的年齡,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有些年紀很輕卻看起來很老,或是年紀大卻看起來年輕,與身體年齡有關係。
減肥、減重是不少人的目標,選擇合適的身體組成指數來訂定目標,能夠讓你在規劃運動訓練或飲食控制時有所依循,持續的測量也讓你能夠從數字上看到自己身體的變化,來維持動力。至於到底要看體脂還是看體重呢?端看你個人的目標以及測量方式而定!
延伸閱讀
喝水也能瘦!運動營養師小紅教你減肥的喝水公式
想減肥老是沒動力?4招讓你自然把運動變習慣
只要20分鐘 讓你在家快速消肉肉
編輯/趙乙錚、文/黃聖筑、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