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因檢測「自己嚇自己」有必要嗎?醫師三重點解析

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多年前,因進行癌症基因檢測,發現有基因 BRCA1 及 BRCA2 缺陷 ,是罹患乳癌、卵巢癌等高風險群,並預防性切除乳房引發熱議,使得癌症基因檢測也是長久以來的爭議。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隨著癌症基因檢測的進步,如今可以從基因的解析得到許多潛在疾病的資訊,甚至在疾病出現前做預防,且罹病後有利於標靶用藥,大大提升存活率。

重點一:複雜型病因是多基因促成

張家銘指出,多數複雜的疾病的病因,通常不是一種基因造成,例如糖尿病、失智症、癌症,都是多基因造成的結果,如果能夠透過多基因序列的篩檢,找出全基因序列,就能解開一個人健康的謎團。

例如臨床上可以發現有人天生帶有糖尿病的基因,他意識到自己如果生病,會對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後天就提前改善生活習慣,透過運動、飲食、控制體重,可降低風險達 80% ,其實是非常值得的。

另外,在婦女癌症中,也經常使用基因篩檢,找出家族的乳癌遺傳基因,並減少罹癌的風險因子,即使帶有癌症基因,將來不一定會罹癌,但若不幸罹癌,就能規劃出適合的治療方向,避免讓小病變大病。

重點二:有必要進行基因檢測嗎?

但也有許多民眾認為,「基因都是天生註定,檢測也沒用,你又不能改變基因,只能自己嚇自己。」 但張家銘並不這麼認為,如果能確定基因的特性和變化,那預防方向隨著科技進步,也會越來越明朗、精確。

他列舉,臨床上曾經遇過一名肺癌患者,其基因檢測就發現他本身含有肺癌的基因序列,但再加上他長期到化學工廠工作,導致罹癌後疾病惡化快速就離世,而他的女兒也同樣具有家族遺傳的基因。

故在臨床上,會規劃請他的家人定期進行低劑量斷層掃描,並且有與該基因有關連性的腸胃道疾病,也要提高警覺,並且盡量降低肺癌在生活中的風險,減少到高風險場所工作,降低癌症併發嚴重的風險,讓她的女兒不會步入母親的後路與遺憾。

重點三:基因可找出五百種疾病

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發展,還有越來越多人進行個人基因檢測,讓基因庫資料壯大,現在的全基因定序已經從次世代篩檢,僅能解析小片段基因(1-100 的 DNA 長度),到第三代可以解析(1-20000 的 DNA 長度),可以更完整的將身體數據發揮效力。

未來透過數學模組的運算,可以透過基因找出 500 多種疾病,從過去病人生病或罹癌都只能是中晚期的後端治療,未來可以走到前端,進行個人化的精準預防,讓更多人爭取健康人生,不再遺憾。

圖、文/謝承恩

延伸閱讀
肺癌治療走向「精準化」 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幫助用藥、追蹤復發
罹癌前和罹癌後的基因檢測 原來是這樣不一樣!
預防勝治療!整合型基因檢測掌握罹病風險 打造身體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