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土登革熱個案數已破千例,是十年來嚴峻的疫情,加上接連兩個颱風過境後蚊蟲孳生的積水源增加,可能面臨更嚴峻的一波防治登革熱的挑戰。根據流行病學統計,雖然約有七成登革熱被感染者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但少部份仍可能進展到重症及死亡。
登革病毒短時間內就可大量複製
今年六月初在台南市仁德區出現第一個本土登革熱病例,疫情像是一發不可收拾,到 7 月底全國確定本土病例數已達 784 例,絕大多數病例聚集在南台灣。此外,雲林地區的本土病例目前已罕見地超過 100 例,像是嘉義也開始出現病例數,長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暨寄生蟲學科名譽教授陳維鈞表示:「這是歷年來絕少發生的現象,也是必須特別關注。」
登革熱主要是藉由「病媒蚊」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蚊子會先從感染登革熱病人血液吸入病毒後,先在蚊子體內大量複製再傳入下一個人體,並在人體中迅速增殖,且登革病毒入侵人類細胞後,短期間內就會複製出大量的病毒。
典型登革熱症狀患者死亡率極低
從流行病學的調查也顯示,約有七成的感染登革熱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代表潛藏的感染者並不自知,陳維鈞坦言:「每位登革病毒感染者所表現的症狀差異極大,除了佔多數的無症狀感染者之外,也有病人會呈現發高燒、出紅疹以及全身疼痛的典型登革熱,這部份的病人死亡率相對極低。」
但國內已出現首例登革熱死亡個案、9 例的重症個案,確實另一小部分人被感染後則可能出現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的重症感染。陳維鈞推測:「登革病毒在人體內大量複製的過程,很容易促成病毒的基因變異,而形成許多的變異株,致病力或增殖能力較強者,導致重症感染的機率也較高。」
臨床上也有推論是,已知自然界的登革病毒共有四個血清型,引起症狀雷同,而且可以重複感染。如果病人是屬於第二次感染者,而前、後感染的病毒非屬於同一種血清型,後感染的病毒會被先前感染病毒所誘發的抗體引導,以更有效率方式進入細胞複製出大量病毒,進而形成重症感染。
沃爾巴克氏菌防登革熱可不可行?
因此在面對登革熱不論疫苗、治療藥物發展都相對步調緩慢,多數國家面對登革熱疫情依然以控制病媒蚊做為防治重點,包含台灣也是如此,主要是若病媒蚊密度得以降低,即便有病毒入侵,也不容易出現大流行。
近期探討藉由沃爾巴克氏菌感染病媒蚊,降低傳播登革病毒,國立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溫在弘則認為:「沃爾巴氏菌對於登革熱防治在國外試驗區雖有成果的實例,但國內僅實驗室階段已有其成功的實驗結果,目前在台灣尚未有具體在野外試驗區的相關成果,生物技術在野外試驗對其生態系統可能會帶來無法復原的衝擊。」
有些國家則利用釋放基因轉殖蚊,以減少當地病媒蚊的密度,只是上述兩種模式都是針對埃及斑蚊,根據長年的調查資料顯示,埃及斑蚊大體上就是嘉義以南地區,這種防蚊模式也只適用於南台灣。整體而言,清除孳生源仍是目前因應登革熱流行的主流模式,但這需要大多數民眾有一致的認知,「清除孳生源」加上「個人防護」才是不二法門。
文、王芊淩/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罹患登革熱了嗎?這些症狀要注意!
進入登革熱流行期!莫名發燒可能中標,5種人特別注意致死風險
登革熱延燒 / 預防登革熱,專家教你先認識病媒蚊及防治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