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很早將「糖尿病」研究作為終生志業,行醫40年來,潛心糖尿病防治與治療,深獲國內外專家學者肯定。他最大的心願是:「找到糖尿病的致病關鍵,優化糖尿病診斷、預測或治療方法。」讓世界看見台灣在糖尿病照護的傑出成果。
許惠恒是國際知名的糖尿病權威,曾先後擔任台中榮總及台北榮總院長一職,是近30年來⾸位先後接下退輔會旗下兩⼤醫學中⼼院長的醫師。多年來,許惠恒深耕於臨床、教學與研究,成功揭示第二型糖尿病的各種致病關鍵,並有多篇糖尿病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醫學期刊。
內科老師眼中的好醫師,病人眼中的抗病最佳盟友
許惠恒自小表現優異,並在家人的期許下行醫,但「允文允武」的他可說是天生要吃這行飯!當年在外科老師的眼中,看上他的膽大心細手又巧,非常希望他未來投入外科領域,而他擅於與人溝通的特質,更讓內科系老師讚譽有佳,認為未來肯定是照護慢性病人的好醫師。
不負重望的他,不僅內外兼修且成績亮眼,最終在選科時,考量台灣未來高齡化社會下,慢性病人照護絕對是未來藍海,於是選擇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希冀成為「糖尿病」患者 的守護者。這一投入,如今已是40多個年頭。
許惠恒說:「台灣人口老化問題是趨勢,糖尿病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如何讓病人在『全人照護』的理念下獲得良好的控制與治療,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領域。」就是因為這份初心與以病人為中心的考量,成為他鑽研糖尿病的濫觴。
許惠恒將一生努力追求的醫療專業,應用在病人身上,為病人解決他們的苦痛,並在過程中成為病人的陪伴者。許惠恒也是少見膽子大、好奇心強,但又對人的觀察與貼心十分深入的醫師,許多人敬重他的專業更為他對病人的關懷與付出感懷在心,而這樣良善的醫病關係,正是支持許惠恒陪伴病人對抗糖尿病的重要支柱。
更貼切的說,許惠恒是國內少數將醫病關係可以轉化為盟友關係,病人與他之間,聯手一起對抗糖尿病,讓一切更加彌足珍貴。
用名字中的「兩個心」,以「愛心」與「耐心」傾聽病人說話
聊到與病人的關係,許惠恒說:「糖尿病專科醫師不只要了解病人的狀況,也要瞭解病人背後的整個照顧系統。」例如有些病⼈原本⾎糖控制良好,但最近卻出現異常,探究後可能是因病⼈的家庭最近出現狀況,影響家庭⽀持⼒量所導致,對病人了解越深,越能為病人找到血糖控制不佳的關鍵因素,「不只要聽病⼈說的話,也要聽出病⼈沒有說的話」,許惠恒表示。
許惠恒的名字中有「兩個心」,他笑著說:這兩顆心代表「愛心」與「耐心」。在陪伴糖尿病人努力控糖的日子裡,許惠恒理解,病人在診間內的短暫就診時間裡,很難交待在生活上的點滴,對於耐心這件事,他自謙的說,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被訓練出來的,而是在多年經驗累積下,從「問診」這件事慢慢抓出訣竅,了解與病人談話之間,找出血糖控制不佳的真正原因,幫助病人梳理日常生活控糖失敗的因素,也與盟友建立起互信的磐石。
許多病人以為,飲食或未遵從醫囑是影響血糖波動的關鍵,事實上,也不可忽略的是病人的心理因素!許惠恒強調,「心理」也是血糖控制很重要的一環。 當心情不好憂鬱、焦慮、睡不好,或是跟小孩吵架、冷戰等原因,都會影響血糖及血壓的波動,有時候甚至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
「傾聽病人說話」是醫師謙卑行醫的第一步,許惠恒表示,照顧病人不是只拘泥在檢查報告呈現的數字,特別是糖尿病人這類的慢性病人,有沒有「走進病人的心」更是重中之重。許惠恒不吝分享看診祕笈,⾸先得要「⽬視病人」,再來則是「點頭示意」。他強調,要讓病⼈感受到醫師的關⼼與溫度,⽽非不耐煩,有時候得耐心等病人講完,心裡舒坦些了,檢查單屆時再來開也不遲。
糖尿病年輕化,防治工作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以往認為糖尿病是年長者獨有的疾病,近年來發病年齡層已逐漸下降。從國內糖尿病發生的年齡趨勢來看,新發生年齡上升幅度最多的是40至64歲的中生代,許惠恒憂心,「如果40歲左右就罹患糖尿病,若沒有得到良好控制,平均15年後腎功能就會變差,恐怕到了55歲就得開始洗腎,這是非常大的警訊,也是目前糖尿病防治工作焦點的宣導預防項目。
他說,儘管糖尿病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但如果血糖沒有控制好,會造成包括心血管疾病、周邊動脈疾病、足部病變、視網膜病變、慢性腎臟病變等,甚至肝癌、胰臟癌、大腸癌、肺炎、肺結核、泌尿道、勃起障礙等各種併發症,耗費的醫療資源非常龐大。
根據統計數據,糖尿病患平均的住院天數約在12天左右、且60%以上的住院病患有多重合併症,杜絕糖尿病衍生的併發症風險,必須有更多的研究支持與治療經驗,許惠恒直言:「這是新陳代謝科醫師與大家共同的使命,唯有這樣才能守護糖友的健康,進而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身體力行管理健康 堅守7分飽、少澱粉飲食原則
⾝為糖尿病領域的專家,許惠恒非常注意自己的血糖與血壓、血脂肪等變化,定期會抽血檢查看一下數值是否有波動,並身體力行管理健康。他曾以168間歇性斷食法,堅守七分飽、少澱粉、少甜食的飲食原則,成功減重6至10公斤。
減重後神清氣爽的他,更是日行萬步的愛好者,堅持「沒事多走路」,白天沒達標,晚上餐後繼續加強步數,近年來還加入重訓行列,讓身體更為強健,不僅成為「控糖盟友」的活招標,也再次證明「做什麼,像什麼」的許惠恒凡事都是如此的「持之以恒」。
文 / 邱玉珍 編輯 / 賴以玲 圖/ 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