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造成夏季溫度越來越高,台灣每當夏季面臨嚴峻的高溫氣候,對於長時間在戶外工作者、農民、勞工恐造成熱中暑、熱衰竭,但不只如此,台大公衛研究團隊發現,其實熱對健康影響是有延遲效應,長期暴露炎熱的氣候下還會增加「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
四條件可歸類「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疾病對台灣是個不容忽視的公衛議題,在台灣每 10 位就有 1 位是慢性腎臟患者,台大公衛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楊孝友教授提到:「通常慢性腎臟疾病都是高血壓、糖尿病引起,但台灣因為這些原因引起的比率卻低於歐美國家,但腎臟病發生率卻遠高於其他國家,代表還有其他造成慢性腎病的因素還沒被發現。」
因此,當排除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下,若腎功能下降且個案年齡小於 60 歲時,就屬於「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而這類患者最早是在十年前於中南美洲發現,許多年輕的蔗農都有慢性腎病、腎衰竭等問題,後來進一步發現,恐怕是因為氣候潮濕高溫所致。
熱對健康危害延遲表現!「脫水」恐影響一大因素
為了釐清這個問題,楊孝友進行一系列熱傷害的研究,初步以 2005-2014 年整合彰化縣篩檢資料,去探討農業族群產生「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狀況,楊孝友說:「結果發現竟然有一半 60 歲以下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其實是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的,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在農民盛行率是達 2.3 %。」
因為農民炎熱的工作環境下,高達 22% 族群中常見有「脫水」的狀況,即使控制各項變因,職業農民仍增加 45% 「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罹病風險,將研究進一步擴大後更能看到氣溫與慢性疾病的相關性。
- 若近 1 個月平均氣溫上升 1 度,慢性腎病罹患風險增加 4%
- 若近 9 個月平均氣溫上升 1 度,慢性腎病罹患風險增加 22%
農民、女性需特別注意熱危害對腎影響
楊孝友強調:「熱的影響不會馬上出現,恐怕會有延遲效應,已觀察到會對健康產生傷害。」其中有兩大族群危害敏感的族群,分別是「農民」與「女性」。高危險族群主要的原因恐怕都是身體對「熱調節」能力較差、核心體溫上升速度會比較快,因為人的核心體溫會受到大腦下視丘調節,像是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通常神經調節能力較差。
此外,孕婦也是個值得要注意的族群,楊孝友提到:「懷孕後女性身體上脂肪開始堆積,心臟需要更用力地打血出去,婦女在懷孕後更容易出現熱傷害,過往團隊研究也發現,在懷孕第三期時若居家溫度上升時,未來死產的風險也會上升,必須要避免熱危害。」
為了更清楚了解熱危害對腎臟影響,研究團隊進一步用全國城人健康檢查的資料,與氣象資料做串連,研究發現,農民罹患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非農民高出 9%,尤其當戶外氣溫增加 1 度時慢性腎臟疾病風險就會增加 2.3%,偏偏後續只有七分之一的農民有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代表很多潛藏的患者都沒有及時診斷及介入。
早期警覺三大症狀!及早介入處理及調整
當熱危害造成的腎臟損傷,是否有機會恢復?楊孝友回應:「從拉丁美洲研究曾進行介入研究計畫,例如多設遮蔽處、多喝水、調整工作時間,觀察下發現半年後本來腎臟損傷的族群有慢慢恢復,所以只要知道自己是高風險族群在早期趕快採取措施,是有機會恢復回來。」
這些研究目的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夏季作預防,必須及早因應及防範熱傷害,楊孝友強調:「當出現頭暈、頭痛、想吐就有可能是早期中暑的徵兆,另外,除了腎臟以外,在熱危害時中風跟心臟病風險也會提升。」
當氣溫逐漸越來越熱時,戶外工作者除了避免在大太陽下工作過久、多補充水分,對於熱也需要適應的時間,建議可以從每天總工作時間的 20% 慢慢開始往上下,利用一週的時間逐步調整熱暴露的時間,尤其對於營建工人、農民高危險族群也應該保持定期腎臟檢查。
文、王芊淩/圖、Evelyn
延伸閱讀
台灣七月熱壞了!熱傷害通報人數最多不是東部 台中連五年奪冠
65歲長者熱傷害人數比去年同期多!躲在家避暑仍當心「室內熱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