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想增加骨密度運動要「腳踏實地」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骨質疏鬆議題銳不可擋。亞東醫院骨科醫師林駿宏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民眾能透過運動、飲食、生活等各項方式,維持自己的骨骼健康。

骨鬆不可輕忽,簡單碰撞恐骨折

你有定期檢查自己的骨骼狀態嗎?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統計,骨質疏鬆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但 65 歲以上臺灣民眾,僅有 3% 接受健保骨質密度 DXA(中軸型雙能量 X 光吸收儀)檢查。林駿宏笑著提到,連愛車都要定期保養了,但有多少人會在意陪伴自己數十年、走過數百公里的骨頭?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 NIH )最新定義,骨質疏鬆是一種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林駿宏則將骨質疏鬆形容為空洞化的起司,正常緻密的骨頭骨密度 T 值為 ≥ -1,空隙變大、骨量變少的骨頭,骨密度 T 值則小於 -2.5,容易因一點磕碰就造成骨折、骨裂。

除了鈣質,維生素 D 也必需

對於不可逆的骨質疏鬆,林駿宏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注意鈣質、維生素 D 的攝取,並施作負重或高撞擊運動,期間慎防受傷、完整拉筋,就能有效減緩骨質疏鬆的發生率。林駿宏提到,鮮乳、奶粉、起司及野莧菜都富含鈣質,而牛奶、鮭魚、鯖魚則內含許多維生素 D,能幫助體內鈣質的吸收;此外,皮膚經紫外光照射後可自行製造維生素 D,因此陽光也是延緩骨質疏鬆的重要因子。

(圖/亞東醫院提供)

飲食運動雙管齊下,預防骨鬆有方法!

除了飲食均衡,適量且正確的運動也不可或缺。林駿宏表示,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快走四小時,可顯著降低股骨骨折風險;慢跑亦可改善腰椎與股骨密度,但需慎防摔跤造成運動傷害。此外,特殊高撞擊運動如反覆跳、跳繩、踏階運動,或是低衝擊負重訓練如居家伏地挺身、彈力帶應用等,都能獲得明顯的骨密度回饋。

不過,熱門的游泳及腳踏車運動,由於腿部並未承受自身重量,目前皆無醫學研究顯示可增加骨密度,並不是有效率能強健骨骼的運動。民眾若有意提升骨密度,林駿宏認為可採取快走、負重或高衝擊運動。

林駿宏提及不是所有骨折、骨裂都需要開刀,醫師會視 X 光片結果評估,若開刀也需定期頻繁復健,減緩術後僵硬的問題。林駿宏則認為,對於下半身運動不便的患者,藉由曬太陽、做上肢肌力訓練,都有助於保養骨骼。另外,對於腰部骨質疏鬆的患者,林駿宏也建議他們避免躺坐沙發、懶人椅,盡量使用有硬質靠背的椅子,保持正確姿勢,才能平穩病情。

醫師林駿宏說明太極拳對骨密度的影響。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文/林亭;圖/楊紹楚;攝影/江宏倫、黃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