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要注意了!如果經常出現經痛、骨盆腔疼痛,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剝落後跑到不正確的位置,患者會出現經痛、性交困難、骨盆腔疼痛、排尿及排便困難、腹瀉等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婦科疾病之一。根據奇美醫院衛教文指出,正常人的罹患率約為5%,在不孕症的婦女中卻高達20~50%,且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人中不孕的比率高達30~40%,相較於一般婦女的15%。子宮內膜異位症一直被認為是造成婦女不孕相當重要的因素。
36歲熟女無法懷孕 切除巧克力囊腫成功懷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大致分為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子宮肌瘤,若不處理除了會出現上述症狀,也會導致不孕。今年36歲的林小姐,兩年前婚後積極求孕,可惜始終未能如願,年初屢屢出現腹痛,就醫檢查後發現竟是右側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破裂引起。經手術切除囊腫,三個月後成功懷孕。
收治該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劉邦斌表示,患者到院時痛到全身顫抖、冒冷汗,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病因來自右側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引發急性腹膜炎,若不處理恐有致死風險。
與家屬討論後立即進行手術,摘除直徑約5公分、外型宛如葡萄般大的病灶,同時清理子宮、卵巢周邊沾黏組織。由於患者長期不孕,後續醫療團隊替她施行子宮鏡檢查,發現有子宮內膜瘜肉,由於瘜肉會影響胚胎著床、不易受孕,於是採用「子宮鏡冷刀」治療,降低術後沾黏的機率。
調節荷爾蒙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
劉邦斌強調,術後患者表達備孕想法,但檢測卵巢功能發現「抗穆勒氏管賀爾蒙」(AMH)值僅有0.49 ng/mL(依照年齡推算,正常值應落2.10 ng/mL),不僅懷孕機率低,且流產機率高,醫療團隊建議施打停經針治療,調節體內荷爾蒙,藉此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症進一步惡化。
由於患者因卵巢功能衰退,原已打算安排試管嬰兒,沒想到出院半年後,患者自然懷孕,對於她和家人而言無疑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目前孕期已經進入第30週,各項產檢結果顯示胎兒發育良好,孕期進展穩定,醫療團隊均持續密切關注她的健康狀況,確保她能順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達4成5
根據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接受手術後,兩年內復發率約2成,若時間拉長到5年,也有高達4到5成的患者可能復發,甚至必須再接受手術,因此如果婦女經常有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排便疼痛等前兆,建議最好到婦產科做進一步檢查。
若患者本身有備孕規劃,務必先與醫師溝通,評估採用藥物或者手術治療,若患者短期內有規劃備孕,開刀後因沾黏組織都清除乾淨,十分適合受孕,有機會提升3至4成懷孕率,至於45歲以上女性若無生育需求,疼痛感極度強烈者,也會評估是否開刀,至於停經後婦女就會大幅減少相關困擾。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