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奶奶最近小便的時候都會有一股非常臭的氣味,仔細一看尿非常混濁,她以為自己尿道發炎,拚命喝水卻一直沒有改善,看了醫生吃抗生素也沒好,想說會不會是陰道發炎,但看了婦產科也找不出原因,讓她很困擾,不知道該怎麼辦。
膀胱跟大腸間長廔管
人體的腹腔中有許多的器官,本來這些器官是各自工作、不會互相干擾,但如果出現了外傷、發炎、沾黏、腫瘤等情形,器官跟器官或是組織之間,可能會長出一條「額外的通道」,稱為廔管,兩者原先儲存的液體、內分泌或是物質會進行交換,正常的功能就會變得亂七八糟。
比如最常見的是膀胱跟大腸間的廔管,因為糞便會經由廔管跑到膀胱中,所以尿液裡面就會有糞便的成分,變得非常混濁、非常臭,而且大腸產生的氣體比較多,所以尿液裡也會有大量的泡泡,讓人以為腎臟出了問題,但怎麼治療都治不好,其實問題是出在大腸。
大腸有可能會因為大腸憩室炎、大腸沾黏、大腸癌,或是手術後遺症、外傷沒處理好,變成持續一直發炎,比如因為壓力造成大腸潰瘍,如果沒有即時消炎、消毒治療,就有可能因為化膿而跟膀胱接在一起、變成沾黏,就有可能形成廔管。這時候不一定要看大腸直腸外科,看泌尿外科做相關檢查,只要醫師能找出病因,多半可以協助。
怎麼知道有廔管?
膀胱跟大腸間的廔管,很難用一般的尿液檢查或是腎臟檢查就發現,但如果排尿的時候會有從尿道放屁的聲音,幾乎就是因為廔管中的氣體排出造成,可以告知醫師協助診斷;不過不是所有的廔管都會有「尿道放屁」的情形,但做腹部的電腦斷層,可以看出膀胱中充滿氣體。
另外,也能做腎盂的顯影,經由靜脈注射水溶性的顯影劑,看看顯影劑從腎盂開始,會不會順利的流向輸尿管與膀胱,如果大腸也同時顯影,就表示有廔管的存在;這時可以再用膀胱鏡查看廔管的大小、位置,確認之後用腹腔鏡將廔管切除,縫合大腸跟膀胱,就能恢復正常。
不過手術造成的沾黏與傷口也可能是廔管產生的原因之一,所以一開始會先用引流管排放膀胱的尿液,讓膀胱保持乾燥,試圖讓這個「新長出」的組織自行吸收癒合;但如果是身體恢復力比較差的年長者、有慢性病的人、癌症患者、剛動完手術的人,自行癒合的能力就不高,還是需要透過手術解決。
延伸閱讀
一直頻尿、尿尿時一擠就有膿 可能不是尿失禁,而是尿道憩室
他一天蹲10次馬桶卻當吃壞肚子!結果大腸黏膜早就潰爛發炎
無法根治的腸道「克隆氏症」 嚴重甚至導致小腸破裂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