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單車是個好運動 但也要當心得了這5種「自行車病」

騎自行車被視為一種對健康非常有益的運動,一項刊載在《美國心臟病協會雜誌》的瑞典團隊研究顯示,以單車通勤的中老年人,肥胖和罹患三高的機率,都比非單車者低。而另一項丹麥的研究更顯示,每周一次、花90分鐘騎單車的人,發生心絞痛或心臟病發的機率降低了24%。但是,只要是運動,都可能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造成運動傷害,騎自行車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那種騎乘公路長距離的人,特別容易造成5種「自行車病」的運動傷害。

一、尾椎與臀部傷害:

正常人坐位時,著力支點是兩側臀部堅強粗大的坐骨結節,尾骨基本懸空,並不承重。而在正常情況下騎車,臀部以坐骨結節著力。但當路面不平,受到顛簸落下時,臀部難免向前滑動,會使坐骨結節落空在兩側,而一旦坐骨結節長時間承受不合理的摩擦、擠壓、負重,久而久之就可能會導致創傷性滑囊炎的發生,而這種滑囊炎大多發生在一側坐骨上,這可能與騎車時姿勢的不平衡有關。

此外,當騎自行車碰到路況不好時,也容易因為顛簸的關係,讓尾骨成為全身承重的支點,受到頗大的重力,一再與堅硬的坐墊相撞,有可發生折斷或與骶骨分離的狀況。

還有,有些車手為了挑戰能力極限,會嘗試超過體能的長距離騎乘,很可能會因此而造成肛門括約肌拉傷甚至發炎,而肛門括約肌攸關排便功能,所以括約肌發炎非常麻煩,除了使用藥物,還要每天坐浴泡熱水,且坐姿勢不能再壓迫到傷口,至少得3到6個月才能痊癒。

二、腰部肌肉傷害:

騎車時人體的腰部負擔是最重的,如果騎車時把單車的坐椅調得過高,造成騎車時臀部左右扭擺,時間長了會引起腰肌疲勞損傷,如長期處於這種姿勢,養成俯身習慣,甚至很可能會形成駝背,影響體態。

三、頸椎傷害:

騎自行車者一般因車身結構設計的問題,會造成身體過度前傾,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而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期時間下來可能會造成頸部肌肉緊張,頸椎關節和肌肉容易疲勞、損傷,造成頸椎或頸部肌肉不適或發炎。

四、手部傷害:

因為騎自行車而可能造成的手部傷害主要有2種,第1種是「尺骨神經病變」(Ulnar neuropathy),主因為騎行中上肢長時間受壓且運動量極小,上肢的血循環減少,再加上抓握下把手時,尺骨神經的過度延伸,導致手部出現痲痹、無力,無名指或小指發生疼痛的狀況。

第2種則是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主要原因是因為抓握把時,壓力直接傳達到主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正中神經所致,造成手麻、手指疼痛、無力的情況。

五、膝蓋傷害:

騎車原本是對膝蓋非常理想的運動方式,因為騎車時,膝蓋伸展幅度是在其正常活動範圍內,基本上不會承受任何壓迫,也不會受到外力的衝擊。不過,也有研究顯示,如果騎車者騎姿不當,膝蓋也會受傷,特別是膝蓋外側,容易罹患「髂脛束症候群」,這種原因導致的傷害占所有因騎車造成運動傷害的15%左右。

如何防止騎車造成的運動傷害?

而要防止上面這5種「自行車病」,就要注意騎車的姿勢與使用的單車規格。在車時要採取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的姿勢,而雙臂要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住把手,臀部也要坐穩車座位。

為了保證正確的騎行姿勢,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車輛的選擇、車座的選擇、車座的調整和車把的調整。

而如果是長時間騎車的話,應該每個小時要下車活動一下全身,一旦遇到路面顛簸不平時,最好是下車推車步行,而長途騎車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逞強造成運動傷害。

延伸閱讀:

8種最有效的減肥運動 跑步竟只排到第3名

想要對抗癌症,這2種運動是除了常規治療以外的最佳藥方

4種有益健康的自行車騎法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