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議員唐慧琳胰臟癌過世!壓力生百病,挽救「必死」胰臟癌就靠 3 條生活習慣

胰臟癌又奪走了一條人命。新北市國民黨議員唐慧琳 2020 年發現罹患胰臟癌第三期,一直都很努力的對抗病魔,但沒想到經過一年治療,唐慧琳還是不敵病魔,在 25 日逝世、享年49歲。胰臟癌是所謂的「癌王」,從蘋果電腦創始人賈伯斯開始,全球知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帕華洛帝、「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還有為了讓自己能有善終,遠赴海外求安樂死的體育主播傅達仁。到底這樣的癌症,為什麼會不斷不斷的找上名人?

壓力或許是一個解釋

2018 年,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針對 7 萬 9301 名 40∼69 歲的人進行追蹤,觀察他們從 1990~2012 年的健康狀況;在調查開始時,還有開始 5 年後分別進行「你是否壓力很大」的問卷調查,結果 2 次都回答壓力大的男性,比 2 次都回答壓力小的男性罹癌率高 19%,而第 1 次壓力較小、第 2 次壓力很大的男性,更高了 20%。 而美國期刊《胰臟》(Pancreas),也提到胰臟癌的患者在診斷前,都有憂鬱、焦慮的症狀,「憂鬱症可能是胰臟腫瘤生長的症狀,又或者是,憂鬱症會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讓人罹患胰腺癌。」

統計中發現,有 50~78% 診斷胰臟癌的人,本身也是憂鬱症患者。因為胰臟癌通常是胰臟嚴重發炎後引起,像是糖尿病、急性胰臟炎,而憂鬱症的人因為身體免疫系統不平衡,或是飲食習慣不正常,很可能是因為這樣而導致胰臟癌

難道胰臟癌沒辦法預防?

既然知道胰臟癌跟壓力相關,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胰臟癌特別喜歡找上名人。即使常常運動,或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都很難沒有「壓力」。 不過相對來說,想預防胰臟癌最好的方式,也就是盡可能的排解壓力、讓自己的生活正常。而想要排解壓力,除了要懂得放鬆之外,還有一個方式是讓自己的身體「能力增強」,也就是可以更快的進行新陳代謝,就不容易累積壓力。

每天吃足熱量、固定進食

吃足熱量並不是說可以無限制的大吃,或是不顧飲食的型態亂吃一些高熱量、油炸的食物,而是要維持「每天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供應身體所需,不會因為缺乏熱量而開始分解肌肉來填補熱量所需,反而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傷害胰臟。

iStock-627317496

而固定時間進食,可以讓消化液穩定分泌,保持身體內分泌的平衡,也比較不容易讓胰臟過度工作,維持穩定的血糖值,也比較容易維持穩定的心情,因為高血糖會造成身體發炎、低血糖會造成頭暈跟情緒低落。

多吃幫你「抗氧化」的新鮮蔬果

包含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E,還有微量元素硒,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但如果是用補充劑來補充,效果反而沒有從新鮮蔬果中補充來得大;建議每天要換吃不同種類的蔬果,而且最好是五顏六色的。

pexels

另外,像是五穀雜糧、豆類、啤酒酵母、蘑菇、海鮮中都含有大量的硒,每天吃不同種類的食物,可以增加人體的吸收率跟使用效率;多吃這些食物,久而久之,身體減少了負擔,也會變得比較輕盈。

戒菸、避免暴露二手菸

尼古丁又稱菸鹼,吸入身體後,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全身,同時會讓血紅素攜氧能力下降,造成干擾氧氣運送到肌肉細胞,屬於全身性的「缺氧」。尤其在消化系統部分,尼古丁會妨礙胰臟等消化器官分泌消化酵素,消化不良後引起發炎、久而久之造成胰臟癌、十二指腸潰瘍等慢性病。

照片檔 ID:506552304

而即使是吸二手菸、三手菸也會有同樣的問題,所以有抽菸的人一定要戒菸,而出門在外盡量戴上口罩,不然可能身體不舒服、常常輕咳卻不自覺,無形中累積不少壓力。

期刊小檔案

《胰臟》(Pancreas)是一個關於「胰臟」的外分泌、內分泌等相關疾病、狀態、後果的研究交流平台,基礎和涵蓋了包括癌症在內的胰腺疾病的基礎科學,病因學,預防,病理生理學,診斷以及外科和醫學管理的整個領域。

參考資料
Early Detec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The Rol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a Precursor for Disease

延伸閱讀
高死亡率胰臟癌殺死眾多名人,5種高危族群這樣篩檢才正確
最小才15歲!一家4代6人得癌症 醫師:健康檢查能救你一命
第一次健康檢查該做什麼?一張表告訴你這些項目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