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經歷過「痛風」的人,第一次發作的時候可能很難想像自己就是「痛風」,只感覺到腳或是腳趾突然一陣劇痛,開始水腫,只要一碰到就痛到不行,根本完全沒辦法走路、沒辦法施力。
痛風發作不只是因為火鍋
雖然痛風發作起來真的痛到要人命,但第一次痛風發作,可能痛幾個小時之後,就因為身體終於把尿酸代謝掉而不痛了,讓人以為這只是下肢水腫,或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撞到腳的一次症狀而已。
但「痛風」只要發作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一般人會認為自己代謝功能好,不容易得到痛風,但其實過去20年來,20歲就痛風發作的比例從8%,已飆升到25%,等於每4個痛風患者就有1個是20歲的年輕人。可能已經發作過,卻沒想到自己就是痛風,還繼續吃著那些會誘發痛風的食物,或是不注意避免痛風。
痛風發作時的症狀
1.突然出現「劇烈的關節疼痛」。
2.疼痛的位置在「下肢」居多,而且不只一個地方,像是腳拇趾、腳踝、膝蓋,或是合併手肘、手腕一起發生。
3.通常會在半夜、清晨時突然嚴重疼痛,一下子關節就紅、腫、熱及劇痛,甚至無法施力、走路。
引起痛風的5個高危險因子
一、愛喝含糖飲料
而大家想不到的「含糖飲料」,其實就是「痛風年輕化」的主因。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說,含糖飲料中的果糖在代謝的時候,會產生一個副產物「腺嘌呤」,再變成尿酸,最後演變成痛風。根據研究,每天喝1~2杯含糖飲料,比1個月喝不到一次的人,高尿酸血症的風險增加85%。
「我有一個醫師朋友自己是痛風患者,不敢吃肉,但天天吃水果,結果還是天天痛,主因就是因為水果裡面有很多果糖。」楊孟儒說。
而除了含糖飲料跟水果之外,蜂蜜也含有大量的果糖,更不用說蛋糕、餅乾、甜點這類高含糖的食物,如果想遠離痛風,還是少吃為妙。
二、吃火鍋
因為火鍋的湯底,通常是用大骨、雞肉、魚頭、昆布等來熬煮,都屬於高普林,而且身體不好代謝的食物,所以即使火鍋的配料避開海鮮,選擇蔬菜等比較低普林的食物,其實還是會攝取過高的普林。
但其實近年的研究越來越發現,會引發痛風,不是單純因為吃了高普林的食物,而是要看這些食物是不是會干擾我們的代謝系統。像是海鮮是高普林的食物,也會干擾代謝,就容易引發痛風;但黃豆類製品也是高普林的食物,卻不會干擾代謝系統,就比較不會引發痛風。
目前確認會造成痛風發作的食物,像是內臟、酒精、海鮮一定不要吃,乾香菇、乾紫菜則是少吃,豆類製品除非吃了之後不舒服,或是正在發作痛風的時候不要吃,平常則還是可以吃的;所以要吃火鍋,可以,湯底選清湯或是番茄,多吃點蔬菜跟豆腐,就可以避免痛風的危機。
三、天氣冷
而天氣冷也是容易誘發痛風的原因,可不是單純因為天氣冷就讓人更喜歡吃火鍋,是因為天氣冷的時候,四肢末梢的體溫下降,讓身體代謝變慢,同時讓尿酸更容易變成結晶。
尤其是在日夜溫差大的時候,一下冷、一下熱,身體來不及調節代謝的速率,尿酸就容易堆積,堆積之後又代謝不掉,就會變成一塊塊結晶狀的「石頭」,引發痛風。所以在溫差大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手指、腳趾、膝蓋、肩膀等關節的保暖。
四、愛喝酒
酒類其實並不是一個高普林的食物,但它卻是容易引發痛風的因子。因為喝酒的時候會產生很多乳酸,而乳酸跟尿酸都需要被代謝掉,但通道只有一條,乳酸卻佔去代謝的位置,尿酸無法代謝,自然就容易引發痛風。
五、水喝太少
水喝太少,總是喝茶、喝咖啡,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現在溫度下降,很多人更不喜歡喝水。但尿酸是透過尿液來排出,如果不喝水,尿液變濃、尿量變少,自然就容易痛風。即使在冬天,每天的水量還是要喝到1800~2200cc比較好。
所以如果想避免痛風,最好每天多喝水、注意保暖、少吃糖、少喝酒,火鍋要挑選健康的配料,才不會讓自己因為痛風而動彈不得。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