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一些人忽然因為「心肌梗塞」,在措手不及間就離開人世。但其實,心肌梗塞發作前早就有預兆,只是我們常常沒有自覺,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以下就來介紹 4 種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心肌梗塞症狀。
最近 10 年,35~45 歲因出現心肌梗塞而急診的人口,平均增加了 80%。引發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血栓或粥樣硬化,讓提供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堵塞,當帶有氧氣和養分的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就會出現缺氧、肌肉受損的情況,人體就會昏迷甚至猝死。
而在血管完全塞住之前,其實血流會有一段「不通暢」的時間,這時候身體就會明顯地感覺到不舒服,也就是很重要的心肌梗塞「前兆」!
4 大心肌梗塞非典型前兆
心肌梗塞除了「胸口不適、頭暈」等我們較常聽到的徵兆,還有以下 4 大非典型前兆也必須特別注意喔!
- 後背、上腹部疼痛:心肌梗塞其實也會出現噁心想吐,或是後背疼痛的症狀,但這兩個部位的不適很容易和下背、腸道疾病搞混,所以要特別注意喔!
- 牙齒痛:突然出現劇烈的牙痛,咀嚼食物的時候更不舒服;或是伴隨著胸部、背部悶痛;看完牙醫之後症狀沒有改善…等,就可能是「心源性牙痛」。
- 左邊肩膀、腋下痛:心肌梗塞經常會出現「輻射痛」的現象,放射到左邊肩膀、手臂、腋下、手指…等,這是因為內臟和皮膚傳導疼痛的神經有交會處,但皮膚通常會比內臟更容易將痛感傳到中樞神經,所以有時候內臟出問題的初期,反而會先感覺到身體表層的疼痛。
- 脖子、喉嚨痛:咽喉和心臟的神經是同一段脊椎神經來控制,所以一旦心臟缺血、缺氧時,產生的乳酸、磷酸…等物質刺激到神經產生痛感,就容易擴散到喉部的迷走神經,導致喉嚨痛、呼吸困難的現象。
如果以上症狀持續 3~5 分鐘以上,可能就代表血管正在阻塞,建議盡速就醫才不會錯過治療時機。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與其發生症狀時慌張的手足無措,一定要平常做好護心工作!
遠離心肌梗塞,護心有這5大招
- 飲食健康:吃重油、重鹹、高糖除了讓你外表看起來胖嘟嘟,血管裡的油脂也會迅速增加,讓血管壁越來越小,最後形成血栓,建議平常多選擇好油、拒絕反式脂肪。攝取足夠的水分來讓血管保持暢通,也較能維持正常血壓。
- 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比一般健康的人更有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積極的控制病情。
- 規律運動:重訓、有氧能有效減少內臟脂肪,並且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達到保護心血管的功效,但,要提醒的是,平常如果沒有運動習慣,或心臟本來就不舒服,千萬不要突然進行劇烈的運動,否則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負擔,應該告知醫生和教練身體狀況後,請專業人士協助規劃適合的課程,循序漸進會更好喔!
- 注意保暖:天冷時,特別是早上剛睡醒,交感神經活動力旺盛,血管更容易收縮,出現心肌梗塞的機率更大,所以冬天一大早不要急著起床(賴床有理啦),因為身體還沒甦醒,被窩外的溫度又比較低,冒然起身,血管、心臟很可能會受不了,建議在被子裡先活動一下。
- 拒菸:因為尼古丁等物質,會讓血液變得黏稠,並且加快動脈硬化,當血管缺乏彈性、血液又難流通的時候,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當然也會增加。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