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下這些感覺你常有,不要覺得自己是奧少年,是自己的體力比別人差所導致,而是你可能貧血了!
- 明明睡很飽,但還是覺得很疲憊。
- 有時候很怕冷。
- 爬樓梯會覺得喘。
- 注意力無法集中。
- 全身懶洋洋。
貧血令人常忽略
以上這些感覺是因為紅血球在人體自然的汰舊換新,發生了供需失衡,讓攜帶氧氣到全身各處去的紅血球不足,導致人體缺氧而出現頭暈、頭痛、臉色蒼白、疲倦、體力變差、容易喘、心悸等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你不會察覺到自己是貧血了,因為輕微的貧血會被人體漸漸適應,通常會發現都是因為體健有異常,也或是其他疾病症狀相似,所以會去找單一科別求治,像是出現心悸就會去心臟科、覺得喘去胸腔科等等。
若有出現上述症狀時,可以觀察自己的下眼瞼和牙齦、下唇黏膜的顏色來觀察,若顏色呈現蒼白缺乏血色,就可能是貧血,就建議進一步至醫院的血液腫瘤科做血液檢查,由醫師來診有無貧血。
台灣人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
是台灣最常見的貧血類型,約占有6成,造成的原因可分為4種:
- 鐵質攝取不足:全胃切除者、全素食者或偏食者、65歲以上男性長輩。
- 鐵質吸收障礙:常喝咖啡或茶、藥物濫用。
- 鐵質需求增加:懷孕或哺乳期婦女、3歲以下幼兒。
- 慢性失血:經血較多的女性、消化道潰瘍、腸胃道癌症。
缺鐵性貧血是女性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署的國民營養狀況調查顯示,台灣13-34歲的女性普遍都缺鐵,主要造成的原因為體內儲存的鐵質,因每次月經來潮而減少,若有子宮內膜異位或肌瘤問題的女性,經血量通常比正常女性多,就更容易有貧血了 ; 另一個原因是懷孕時因為要供給胎兒,所以導致鐵質需求量大增,如果體內儲存量不足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改善缺鐵性貧血的方法
在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上,由醫師評估後會給予口服鐵劑或靜脈注射補充鐵質,並建議從飲食中來補充鐵質,通常口服鐵劑8週,可讓血色素恢復到正常值,服用6個月即可補足體內鐵的存量,若吸收不良或胃切除者就可能以靜脈注射為主要治療。切勿自行購買鐵劑服用,並定時回診抽血檢查查看紅血球濃度及血紅素。
*日常保養請這樣做
- 多補充紅肉、瘦肉:
如肝臟、牛肉、豬肉、羊肉、文蛤、牡蠣。
- 多吃高鐵蔬菜和豆類:
燕麥、花生、紅豆、豌豆、黃豆等豆類,及紅莧菜、蕃薯葉等深色蔬菜,菠菜雖然含鐵量高但因為含有複雜的複合物,導致難被胃腸道吸收。
- 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質吸收:
可促進身體對植物性食物的鐵吸收,所以吃素者可以多吃含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
- 少喝茶或咖啡:
避免影響鐵吸收。
- 鈣、鐵分開吃:
牛奶或起司中的鈣和磷酸鹽,都會妨礙鐵的吸收,若鈣和鐵都想多攝取,記得要錯開吃的時間。
文 / 彭幸茹 圖 / 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