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腸道微生物和動脈硬化有關~

iStock-1076118448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10萬人死亡,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前奏曲就是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的風險

動脈硬化是血管老化的表現,與心臟供血功能有密切的關係,它就像埋在全身的地雷,若同時在身體的多個部位發生動脈硬化的現象,則會十分危險。

但動脈硬化是一種慢性疾病,就像溫水煮青蛙一般,潛伏在體內多年,卻突然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是猝死,不可不注意。

而在傳統醫學上,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抽菸、喝酒,但並不能解釋,為何動脈硬化的女性和年輕人逐年增加的原因。

找尋動脈硬化的原因?

最近,心血管領域頂級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刊登了一項有關動脈硬化的研究,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抽取了617名英國的中年女性,對她們的腸道微生物進行了基因測序。

並且對於她們的生活各方面,例如:飲食、用藥、疾病、運動等都進行了詳細的數據調查後,研究人員尋找人體造成的脈搏波速度(PWV)因子;脈搏波速度是用來評估動脈硬化程度的指標,當波速越快,動脈的彈性越差也越僵硬。

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越低,動脈硬化程度越高

在將受試者的年齡、BMI、平均動脈壓和家族史等誤差值標準化後,研究人員專注於影響肥胖、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發現之前有動物實驗的文獻證明,腸道菌叢失衡會增加心臟衰竭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而補充植物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則能減少小鼠發生心肌梗塞後,壞死的心肌面積,並改善左心室功能,避免心臟衰竭。

此外,最新的研究也指出,在某些動脈粥樣斑塊的人身上,並沒有發現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子,但和健康的正常人相比,它們腸道中的代謝產物-氧化三甲胺(TMAO)濃度偏高,而TMAO只會受腸道的微生物組成影響,疾病或飲食並不會造成TMAO的差異性。

TMAO會抑制膽固醇的降解,容易使血管壁上堆積膽固醇後逐漸形成粥樣斑塊,增加血管壁的硬度及厚度。而2015年的科學文獻指出,當餵食小鼠減少產生TMAO的食物,就算小鼠天天高脂飲食,也不會出現粥樣斑塊,大幅降低了動脈硬化的風險。

因此,研究團隊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例如:瘤胃球菌科、理研菌科、梭菌科及柯林斯菌(Collinsella aerofacien)的多樣性和脈搏波速度呈正相關,也確認了女性體內,若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越低,動脈僵硬程度越高。

因為會影響到關於膽固醇的代謝。最後,研究團隊利用統計學的方法,發現腸道微生物對動脈硬化的影響指數為8.3%,而傳統的危險因子胰島素阻抗加內臟脂肪的影響指數為1.8%,前者為後者的7倍多。

腸道微生物為獨立影響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結果,也解釋了為何肥胖和抽菸比例較低的女性及年經人,並沒有胰島素阻抗和內臟脂肪的問題,卻仍有動脈硬化的問題。但因這份研究只有針對女性,所以後續將會參考比對男性及其他族群的數據,以達個人化精準醫學的成效!

黃聖筑/文 許嘉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