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臉部疼痛,常跟牙痛搞混,更有人形容是它超越了生產的痛,可能會在你說話、咀嚼、吞嚥、刷牙、說話時出現,而且疼痛的感覺可能像電擊感、針刺感、刀割感、燒灼感等,疼痛起來短則約30秒到2分鐘,長則可達數分鐘甚至數小時,而且發作的次數可上看每天數百次之多,光用想的就覺得好可怕的疼痛感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是三叉神經在作祟啦!
「三叉神經痛」是種會出現在臉上的陣發性疼痛,這種疼痛常被誤認為是蛀牙,通常民眾都會先至牙科就醫,然後再作了一堆牙科治療後卻未獲的改善,才被轉診至神經科治療。
根據統計,三叉神經痛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有4.5個人會發生,並且好發於60-70歲的族群,女性發生的機率比男性還多,典型的三叉神經痛,都為單側臉頰痛,很少見雙側都在痛的個案,此病不具有家族性遺傳。
人的腦神經共有12對,三叉神經是其中的第5對腦神經,是最粗大的一對,主要功能為管理頭、臉部的感覺及咀嚼肌的運動,因為它分出了三支周圍的感覺神經故被稱為「三叉神經」,共同管理臉部表淺感覺,第二、三分支是最常發生疼痛的部位:
- 第一支 – 眼分支。
- 第二支 – 上顎分支。
- 第三支 – 下頷支。
三叉神經痛的症狀
三叉神經痛很容易因碰觸而誘發,像是在上唇外側、鼻翼、頰部、舌頭等處都有會誘發疼痛的部位,被稱為 “觸發點”,而會誘發疼痛的行為包含了咀嚼、吞嚥、說話、刷牙、冷風吹過臉頰、微笑等臉部運動,當發作時患者們通常會疼痛而不敢說話及進食了。
而且疼痛感會像是被電擊、針刺感、刀割痛、燒灼痛的感覺,這樣的疼痛發作一天可達數百次,而且都是突然間發生,又突然間消失,但通常不會在睡眠時發作。
引發三叉神經痛的原因
約有百分之八十是因為三叉神經在腦幹根部被血管壓迫造成短路所導致,其他病因像是前庭神經瘤、腦膜瘤、多發性硬化症、帶狀皰疹等,都會造成三叉神經的病變,改變三叉神經對於觸覺訊號的傳遞,將正常的觸覺、溫覺訊號放大為痛覺訊號,故而引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
如何治療?
1.藥物控制
主要以抗癲癇藥物為主,其中以癲通(Tegretol)、除癲達(Trileptol)、樂命達(lamotrigine)等藥最為常用。在治療效果上已被證實是能有效治療的,所以通常藥物治療會是第一線治療。
但要注意癲癇藥物並非止痛藥,禁止患者自行加減劑量,須遵從醫師建議的低劑量開始使用,並以按照醫師的評估來增加藥物的使用。有些人對於此類藥物會有過敏反應,像是出現皮膚紅疹或黏膜潰瘍等不良反應
2.手術治療
各家醫院專長的手術不盡相同,下列手術方式是最為常見的手術治療,其中屬於治本治療的減壓顯微手術,但需要承受的手術風險較高,較不適用於年紀較大的患者,或是有其他疾病不適合開刀的患者。所以要選擇何種術式,可與神經外科醫師一同討論,並針對患者當下的健康狀況來評估後,再進行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1).三叉神經根微血管減壓顯微手術:
使用一種鐵氟龍材料以隔開壓迫到三叉神經的血管,減少血管對三叉神經的壓迫,手術效果可達9成以上,也較不會出現臉部麻木的副作用,但病人須接受全身麻醉及開顱手術。
(2).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被稱為迦馬刀,是利用放射線照射在三叉神經與橋腦的交界處來治療三叉神經痛,此手術的特色是不需要開顱手術,可避免傷口以及麻醉風險,但止痛效果需要在完成放射手術後一段時間才會慢慢出來,且會出現臉部麻木的副作用。
(3).高頻熱凝手術:
是利用影像定位方法將探針深入至三叉神經之神經節,再用約55-70度的溫度進行燒灼,此手術的最大特色為大部分病人在接受高頻熱凝手術後可較快達到止痛效果,但仍會有臉部麻木的副作用。
(4).神經阻斷術或氣球壓迫術:
將針經皮刺入卵圓孔中,以電流、甘油或酒精、氣球來壓迫,使神經節或神經節後小分枝破壞以阻斷感覺神經傳導,但有時會伴有顏面感覺遲鈍丶麻木等副作用。
3.注射療法
是用各種不同的藥物,常用的像是局部麻醉劑、肉毒桿菌素等藥物,注射於三叉神經節來達到止痛效果,但不易達到長期緩解之效。
資料來源:
文 / 彭幸茹 圖 / 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