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2%在學國高中生曾服用過搖頭丸,研究發現新治療法!

iStock-684852806

您知道現在台灣未成年的吸毒比例是多少嗎?據調查12到17歲的未成年者,第一次在學校吸毒有23%,有15.4%則是在家裡和娛樂場所,其中約有1.5~2.7%在學國高中生曾經服用過搖頭丸,若為輟學生其比例更高達12.1~14.5%。由此可見,搖頭丸的氾濫,也因此毒品的治療與研究則更顯重要!

被列為二級毒品的搖頭丸

在台灣被列為二級毒品的搖頭丸,是具有強力之中樞神經興奮作用的藥劑,類似於甲基安非他命。藥物濫用者,使用搖頭丸後,頭部及肢體隨高分貝之音樂劇烈搖晃,並可使濫用者產生和平感或愉悅感,且其價格低廉,因此近年來成為校園學生頗受歡迎之娛樂藥物。

但濫用搖頭丸可能會產生許多嚴重之副作用,例如:心律不整、高血壓、高熱、低血鈉、肝腎衰竭、甚至死亡等,其機轉可能與體內重要生化反應被搖頭丸影響而引發之急性與長期毒性作用有關。

動物研究 只吃過一次搖頭丸 7年後仍有腦損傷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主任李宜勳表示,曾有研究顯示,給猴子吃一次搖頭丸,在7年後解剖腦部,發現腦細胞依然受損。而年輕人因腦部還在發育中,若服用搖頭丸,會損傷腦細胞,會提早讓腦細胞退化以外,還可能會產生失智症等其他後遺症。

白藜蘆醇治療搖頭丸 動物模式已成功

而研究團隊建立搖頭丸藥物濫用之動物模式,做為藥物篩選平台,希望能有效篩選出具有治療或預防潛力之藥物,以減少濫用者之中毒死亡率,成果已於2016年登上《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期刊,並發現搖頭丸會破壞腦內血清素運轉體的神經元,因此使用與血清素分子類似的白藜蘆醇作研究治療。

白藜蘆醇為一種天然的植物防禦素,可在紅葡萄的果皮、紅酒與堅果等食物中發現,具有抗發炎、抗癌、抗氧化、抗細胞凋亡、抗老化等多重作用,研究團隊利用專一性與血清素轉運體放射線結合正子造影技術,發現白藜蘆醇可通過大鼠血腦障壁進入腦區與血清素神經元之血清素轉運體結合,與搖頭丸競爭同一結合位置,減少搖頭丸被血清素轉運體攝入神經元內之機會,藉此大幅降低後續引發之神經毒性,甚至可預防搖頭丸戒斷後所產生之憂鬱症狀。

目前,臨床上針對毒品中毒者之治療,多採症狀治療,並無專一性之拮抗劑或治療方式;因此,希望此重大發現可運用於臨床上,提供醫療人員對於青少年毒品藥物濫用有新的治療選擇,未來也會開發雞尾酒性質藥丸,並朝治療方向繼續研發,降低毒品對國人的危害。

黃聖筑/文 何宜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