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心理話》了解冰山理論,挖掘 6 個你沒察覺過的心理層面!Part 2

我們的內心就像冰山一樣,表現出來的行為只占了內心的 10% 到 15% ,若想真正的了解一個人,我們要看到的是海平面底下的那一大塊冰山。

由於我們平常忙於外在事物、生活步調快,經常沒有時間去好好探索自己的內在,也時常用外在行為去評判一個人,有時會忽略了一個人的價值並非單由外在就能定義。

美國知名的家族治療工作者維琴尼亞.薩提爾 (Virginia Satir) 提出冰山理論,其指出外在的行為只是我們內心的冰山的一角,而冰山底下包括我們的感覺、渴望、需要、對別人的期待、想法,以及一些靈性的需求。

冰山底下藏著些什麼?

感受

每次男友和小潔提到什麼時候要結婚、什麼時候要生小孩的話題時,小潔總是會講個笑話帶開話題,其實,這有可能代表小潔的內心在害怕,冰山底下的第一層就是「感受」,而感受分成身體上和心裡上的,身體上的感受像是痛、放鬆、冷熱、雞皮疙瘩都是,心裡上則是情緒,像是生氣、害怕、焦慮等等。

感受的感受

聽起來有點繞口,但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感受的評價,像是小潔察覺到自己有害怕的情緒時,可能會覺得有點愧疚,因為認為自己應該要和男友一起走向未來才是對的,不應該害怕。當我們能察覺感受的感受時,我們也能知道長期下來自己是如何對待自己的。

觀點

觀點指的是看法、信念等等,是由過去的經驗形成,小潔一直不敢放輕鬆的和男友談到未來,可能是對成家有些既定的觀點,例如,認為要嫁給高富帥才能有幸福的婚姻生活,而男友並非高富帥。如果我們會探索這些習慣性的想法,就能釐清並決定要不要改變想法。

期待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些期待,也會面對重要他人的期待,許多未滿足的期待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小潔可能背負著母親曾經給她的期待,例如,期待著自己的孩子能嫁給富有的先生,自己才能放心,現在即使母親過世了,小潔依然被母親的這個期望痛苦著,未被滿足的期待經常深埋在內心,有時很難覺察。

渴望

薩提爾指出,所有人都渴望被愛、被接納,渴望有價值、自由等等,當孩子沒有滿足父母的期待,對孩子說:「早知道就不要讓你出生了。」類似的言語,不僅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父母也會沒有意義感,認為自己不是好的父母。

最深的一層:自我

這裡的自我並不是指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形象,或是外在的成就等等,而是最底層的力量,當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完整的」的時候,就是有連結到自我的時候,一旦有覺知到自我,也就更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整個冰山底下的各種層面聽起來非常抽象,尤其是越深層越難理解,因為需要由經驗去體會跟探索,才會對冰山理論更有感覺,也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在這樣一層一層的探索中相互連結。

文、圖/莊筱彤

延伸閱讀

《週末心理話》了解冰山理論,你也能看穿對方的心思!Part 1

《週末心理話》常常覺得心好累,找出心理界線、打斷心理遊戲,就能活得更自由!

《週末心理話》拖延事情的人不是懶惰 是100%的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