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大腦跟著退化會失智!心理師:「複雜的思考」可減緩大腦老化的速度

有些人退休後,容光煥發如一尾活龍;有些人一退休就老態龍鍾。有些人不到 70 歲就已「思路遲鈍、木頭木腦」,有些人到 90 歲還仍然「談笑風生、妙語如珠」。

台灣的高齡化社會趨勢已非新聞,根據內政部統計通報,台灣國人平均壽命來到 80.9 歲,銀髮族占總人口的比例節節攀升,種種現象都不免讓人省思,退休後我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要活就要動,包括「腦力」!

根據用進廢退論(Use it or lose it hypothesis),一個能力如果久了沒有鍛鍊使用,往往會隨著時間弱化生疏,就像我們學習第二外語(英語、日語…),如果好一陣子都沒有講,後來再講的時候很容易變得卡卡的。

歐洲流行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於 2018 年發表一項大型研究,追蹤並分析 3433 名工作者從退休前 14 年到退休後 14 年的認知功能表現變化。

認知功能是什麼?

  1. 語言記憶(Verbal memory)
  2. 抽象推理(Abstract reasoning)
  3. 發音流暢度(Phonemic verbal fluency)
  4. 語言語意流暢度(Semantic verbal fluency)

研究結果指出,參與者在退休後的認知下降幅度顯著大於退休前的下降幅度;也就是說, 退休後 14 年間認知表現分數掉得比退休前那 14 年來得幅度更大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結果只有發生在語言記憶(verbal memory)這個認知面向,其他認知面向沒有發現這樣的結果。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岱葳分享,在個案接觸的過程中,時常聽到「覺得自己怎麼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最近老是叫不出某個老朋友、某個電視人物的名字,當下怎麼想就是想不起來」的困擾。

另外,研究發現認知下降程度與職業性質有關,比起文書/行政職種,專業人士/管理階層的語言記憶退化較不明顯

不過只有在退休前才有這個區別,退休後不論什麼職種,語言記憶的下降情形都是類似的

有足夠的刺激就能腦力激盪

林岱葳更進一步的說明,其實腦力退化最大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工作」這件事。

此份研究的目的應該是透過退休議題來告訴我們,影響人類腦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大腦是否受到足夠的刺激,也就是你所處的環境是否有讓你腦力激盪的機會

根據心智退休論 Theory of mental retirement (Rohwedder and Willis, 2010),職場能夠使一個人進行構思策略、籌備計畫、溝通交流、合作等活動,間接防止腦力退化

反過來說,假設一個人有工作但他上班時閒得發慌,都是在當薪水小偷或是只是做一些高度重複、不須思考、不須與人互動的工作內容,就未必能達到預防腦力退化的效果。

乍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公平,但主要是因為專業、高階管理較常涉及複雜認知功能的使用,例如,策略建構、重大決策、領導協作等等,這些事情都會促發大腦神經元的刺激與重塑,進而達到減緩退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Xue, B., Cadar, D., Fleischmann, M., Stansfeld, S., Carr, E., Kivimäki, M., … & Head, J. (2018). Effect of retirement on cognitive function: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3(10), 989-1001.

※本文授權自臨床心理師林岱葳

臨床心理師林岱葳:

https://lindaiweilinchuangxinlishi.webnode.tw

延伸閱讀

防失智要從25歲就開始!研究:只有2方法可以放慢大腦萎縮

飲食習慣也影響認知能力!《阿茲海默》期刊:葡萄酒、起士有助保持頭腦敏捷

如何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知發展專家:在遊戲中運用「鷹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