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逾 9 成中年女性已被骨質疏鬆盯上!三大關鍵「駝矮痛」別忽略

台灣大約有 9 成 40 歲以上的女性屬於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族群;50 歲以上女性更是 3 人就有 1 人屬於骨質疏鬆。然而根據統計,超過 6 成的人沒有參加過骨質密度檢測。專家指出,當出現駝背、身高變矮、下背部疼痛,別當成一般老化,應該就診檢測,避免惡化發生骨折

國人雖對骨質疏鬆症不陌生,但卻鮮少與症狀正確連結,常誤以為駝背、身高變矮、下背部疼痛是一般老化現象,直到因骨折就醫才確診骨質疏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國立陽明交大附醫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醫師指出:其實透過骨質密度檢測,就能掌握骨鬆治療的先機,降低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三大症狀「駝矮痛」

黃駿豐表示,50 歲以上的民眾可透過骨質疏鬆症常見三大症狀「駝矮痛」3進行自我檢測,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諮詢專科醫師,若及早發現並前往相關院所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後續遵循醫囑積極配合適當藥物治療,都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骨折情況的發生。

黃駿豐醫師指出:「國人自行至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的比例並不高,駝矮痛症狀一般人會覺得是正常老化現象,不會把身體上的疼痛聯想至骨質疏鬆,即使是骨頭有症狀而去檢測的國人比例也是少數。曾有一位患者是退休老師,平常最大樂趣是陪孫子玩,沒想到有一天如往常抱起孫子時,腰部突然劇烈疼痛,就醫後才驚覺自己是壓迫性骨折,已經是嚴重骨質疏鬆症。」

民眾須注意「三高一低」,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缺少賀爾蒙,每年骨質密度會流失3%,在檢查三高之外,更要注意骨質密度是否過低。

骨質疏鬆症通常將「T值」作為診斷依據, T值若大於-1,代表骨量是正常的;T值介於-1~-2.5之間,代表骨量不足:T值若小於-2.5,就可以診斷病患有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可治療!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

不少民眾認為骨質疏鬆症「能預防卻不能治療」,對此,黃駿豐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的治療方式越趨完善,相較之下,使用藥物治療的民眾更能減少骨折發生率。治療藥物有多種選擇,常見的兩大作用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種。」

對抗骨質流失主要為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的溶蝕;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主要為刺激造骨細胞,達到骨質增生作用。

黃駿豐醫師進一步說明:「嚴重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常見骨量極低與骨結構惡化,或兩種情況並存的情況。隨著醫療發展進步,新一代的骨質生成藥物,已經可以兼顧到促進骨質生成與對抗骨質流失,可為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靠牆站」就能檢測骨質疏鬆 醫:這個運動讓骨質常保25歲

老人家蛋白質吃不夠 避免肌少症 高齡權威陳亮恭教你這樣吃

素食者骨折風險增43%「髖骨骨折」最危險!補鈣關鍵是「吃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