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拉警報!宜蘭爆發不明群聚,疫情已進入社區感染,3大預防措施不能少!

指揮中心於今日(11日)宣布共有 7 例本土個案確診,其中有 6 名個案目前尚未釐清感染源,指揮官陳時中也證實目前國內社區出現 2 起社區感染,讓國內疫情拉警報!並宣布即日起至 6 8 日共為期 4週,將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對個人及外出、集會活動、營業場域、大眾運輸實施相關限制措施。

面對疫情升溫,3 大預防措施要做好

1. 避免出入人潮擁塞場所

像是宜蘭遊藝場出現的 5 人群聚感染,遊藝場環境就是室內密閉又擁擠,加上顧客停留時間較長,列為傳播風險較高的場所。雖先前宣導在室內維持社交距離 1.5 公尺較為安全,但近日美國 CDC 證實即使距離感染源超過 6 公尺,只要空氣中的病毒濃度足夠,就有可能染疫。

美國 CDC 表示,若感染者在室內待了超過 15 分鐘,會導致空氣中的病度濃度升高到足以傳播超過 6 公尺,即使後來感染者離開了,但不久之後經過此處的人,也可能吸入含有病毒的空氣而染疫。

室內距離超過6公尺仍有感染COVID-19的可能。

2. 落實正確戴口罩、脫口罩動作

由於新冠肺炎主要由飛沫及接觸傳染,所以戴口罩成為防疫不可少的配備,但口罩並不是戴好就好,最怕的是你戴了卻一出現這些 NG 行為,這樣也會讓防疫效果大打折扣。奇美醫院重症科陳志金醫師也曾在個人紛絲專頁《Icu醫生陳志金》上列出民眾常見的 6 種脫口罩的 NG 行為:

  • 脫下口罩放在桌上 脫下口罩。
  • 沒洗手就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
  • 脫下口罩,揉一揉丟到垃圾桶。
  • 脫下口罩接觸到口罩表面沒洗手。
  • 脫下口罩把口罩剪碎。
  • 脫下口罩,內外面交換再戴。

正確戴口罩 4 步驟:(為避免病毒透過手造成感染,所以戴口罩前一定要先洗)

  • 「開」:打開包裝,檢查口罩有無破損。
  •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到下巴。
  •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 「密」:檢查口罩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密合。
戴口罩這4步驟不可少 / 圖片來源:截自衛生福利部

當口罩被浸濕後,就需要做更換,請務必記得脫口罩的正確步驟:

  • 先抓著口罩耳掛。
  • 不要摸到口罩表面。 
  • 記得丟入垃圾桶,若有呼吸道症狀者先放進夾鏈袋內封好,再丟棄到有蓋的垃圾桶。 
  • 將口罩丟棄後要洗手。 

如果需要暫時拿下口罩,也請不要將口罩隨手丟在桌上,或是隨便折一折就放入包包,請準備一個乾淨全新的信封或口罩夾,將脫下的口罩存放至裡面,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3. 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

由於出門在外雙手會去觸摸到許多物品,尤其在公眾場所的物品因為常被人碰觸,像是電扶梯的把手、電梯按鍵、大眾運輸工具上的欄杆等等,都可能沾染到病菌,但是在行進中又不方便執行用肥皂來清潔雙手,所以攜帶一瓶濃度在 70% 78% 之間的酒精,就能隨時隨地的消毒。但記得若手上有明顯髒污,就必須要透過濕洗手來清節手部囉!

文、影 / 彭幸茹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整理包/本土案例足跡一次看! 確診個案染疫案例足跡各縣市總整理

COVID-19/全台警戒疫情大爆發!新增 7 例本土個案 宜蘭出現群聚感染

COVID-19/台北市防疫升級!至6/8前 100 人以上活動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