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生活對策/染疫者暴增!各家醫院都滿了?我該怎麼做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台,染疫風暴持續擴大!這波社區感染從 5/11 出現個案至今,疫情延燒逾 2 週,截至 5/25 累計病例有 4199 例本土確診個案,昨天感染區也擴展到全台縣市,目前只剩下外島澎湖、金門、馬祖沒有出現本土確診個案。不少民眾擔憂,若本土案例持續暴增,醫療量能有限的情況下,各家醫院都滿了,我到底該怎麼做?請放心,民眾不用獨自面對這些問題,《Heho健康》整理了一般民眾、確診者、接觸者等醫療問題的解決方案!

全台目前收治病患的方式一覽表:

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由衛福部醫事司、偕同全台六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OC) 協助確診者的醫院調度,主要會依全台各醫院規模,第一步會先要求各醫院準備 10 至 20 床加護病房,專門收治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若該縣市醫院醫療量能緊繃時,也會將病人再移轉到其他縣市;指揮中心也指出,一定會預留「綠色通道」確保集中檢疫所轉診有病房可用,目前已由當地消防局合作建立後送機制。

目前因應病房不夠、醫療量能不足的情況,尤其是台北市、新北市的確診者,如果是輕症、無症狀者會由公衛人員通知,並先在住家居家隔離 以 1 人 1 室、符合相關防疫隔離規定為主,若居家環境不適宜,也會由公衛人員負責協助安排至「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或是集中檢疫所,如果是需要治療的確診者,也會由公衛人員安排醫院治療。

如果在家中自我隔離的確診者,因為沒有血氧儀器隨時監測,所以特別提醒,即使你是無症狀、輕症的確診者,也要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但如何監測健康狀況?這邊提供小兒三角評估法,雖然「小兒三角評估」原本是設計給家長或醫師,用來判斷小朋友的病情嚴重度,但也可以讓民眾有部分參考依據:

  • 第一個是外觀(appearance),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表現、活力跟互動是否跟平常不同,如果很嗜睡、食慾不好,那就代表外觀已經有變化。
  • 第二個是呼吸(work of breathing),如果平常沒有氣管發炎或氣喘,呼吸應該都是平順的,約 1 分鐘 20 下,但如果呼吸速率快到可能 30 下,或是呼吸很費力,甚至出現鼻翼煽動、胸凹很明顯、或用肚子呼吸,或是發出奇怪的聲音,都代表呼吸有問題。
  • 第三個是循環(circulation to skin),主要是膚色(skin color),平常我們的皮膚不論手指頭、腳趾頭、嘴唇都是紅潤健康的,但如果突然變得蒼白、嘴唇發紺(發紫)、或是身上出現大理石斑,那代表病程已經相當嚴重。

小兒三角評估全文:【影片】小孩半夜高燒不退!爸媽必備守則「用這個方法評估病情」

北市聯醫胸腔內科蘇一峰也表示,其實我們發現獨居的人死亡率特別高,這部分我們希望有家人陪伴照顧,同時為了避免「快樂缺氧」的狀況,我們可以自備血氧儀器,可以自主監測,當發現血氧濃度不足時,就可以盡快的連絡衛生單位、通報 119,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突然惡化,並發生猝死的可能。

全台六區 EOC (涵蓋縣市)

  • 台北區: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連江縣及金門縣
  • 北區: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
  • 中區: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及彰化縣
  • 南區: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及台南縣
  • 高屏區: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及澎湖縣
  • 東區:花蓮縣及台東縣

如果是ㄧ般民眾看病、慢性病患拿藥可以這樣做:

因應防疫現在醫院啟動降載、降低非必要門診手術等,讓不少固定回診拿藥的慢性疾病的病人不知所措,經調閱 109 年健保資料統計,我國慢性病人中,有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人數約 707 萬人,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總調劑件數約 7,660 萬件,其中在醫療院所調劑約 4,623 萬件,在藥局調劑約 3,037 萬件,影響的人數非常龐大。

健保署提供解套方式,凡是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病人,可就近在住家附近、或習慣就醫的醫療院所利用「視訊診療門診」並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預約及看診都十分簡便。另複診病人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可採電話問診,本措施暫訂實施期限自即日起至 110 年 6 月 14 日止(因應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規範)。

5 步驟完成視訊診療門診

  1. 步驟 1:就醫民眾請先利用健保署全球資訊網 (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首頁 / 重要政策 /COVID-19 保費與就醫權益 / 就醫 / 因應 COVID-19 疫情之視訊診療),查詢自己住家附近是否有「視訊診療指定院所」。
  2. 步驟 2:電洽視訊診療院所預約視訊診療時間,並提供身分證字號,約定共同使用的視訊 APP 並預先下載 (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首頁 / 重要政策 /COVID-19 保費與就醫權益 / 就醫 / 視訊診療示範影片)。
  3. 步驟 3:待院所聯繫進行視訊診療。
  4. 步驟 4:視訊診療完成後,請家屬攜帶健保卡至看診院所特定窗口 (如得來速窗口) 過卡、繳費、領藥,並領取第 2、3 次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或經院所同意後,由藥師送藥到府。
  5. 步驟 5:後續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 2、3 次領藥,可持健保卡及處方箋自行選擇至原看診院所或社區藥局領藥。

同時為了確保病人就醫安全,健保署開放雲端醫療資訊系統「因應天災及緊急醫療查詢作業」可供醫師查詢民眾的過去就醫資訊,評估視訊診療病人目前餘藥量及病情是否穩定,如果是複診病人,醫師可採電話問診並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如果是確診者或接觸者可以這樣做:

我是接觸者

  1. 跟確診個案在發生症狀前三天到隔離前有接觸:如果自己有跟確診者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是有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
  2. 在家中情況:
    • 一人一室,盡量與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 避免跟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是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 不要與家人共餐,使用不同餐具。
  3. 注意衛生:
    • 務必佩戴口罩。
    • 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跟水洗手。
    • 使用稀釋漂白水清潔會碰觸的用品。
  4. 觀察自己:觀察自己是否有出現相關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
  5. 什麼時候要就醫:
    • 出現相關症狀,特別是喘、胸悶、呼吸急促或困難、意識不清、皮膚或指甲發青,請聯繫 119、各地衛生局、1922。
    • 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請配合 1922、衛生局安排就醫。
  6. 非密切接觸者怎麼辦:自我監測 14 天,有症狀請戴口罩就醫,並告知足跡、接觸史。

我是確診者

  1. 輕症者:因應疫情嚴峻下,醫療資源會先留給重症者,請先在家中休養,隨時監測自己健康狀況,等待公衛人員通知。
  2. 在家中情況:
    • 一人一室,盡量與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 避免跟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是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 不要與家人共餐,使用不同餐具。
    • 出現發燒症狀可以用退燒藥緩解不舒服。
  3. 注意衛生:
    • 務必佩戴口罩。
    • 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跟水洗手。
    • 使用稀釋漂白水清潔會碰觸的用品。
  4. 什麼時候要就醫:
    • 出現相關症狀,特別是喘、胸悶、呼吸急促或困難、意識不清、皮膚或指甲發青,請聯繫 119、各地衛生局、1922。
    • 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請配合 1922、衛生局安排就醫。
  5. 請通知自己的密切接觸者: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是有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他們自我監測 14 天,有症狀請戴口罩就醫,並告知足跡、接觸史。

第三級警戒區域防疫指引(全國各縣市 5/15 – 6/14):

  1. 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
  2. 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
  3. 停止室内 5 人、室外 10 人以上的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4. 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應就醫)
  5. 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6. 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班)
  7. 餐飲場所:應遵守實聯制、社交距離、隔板並採梅花座等防疫措施,無法落實則採外帶
  8. 婚、喪禮應落實實聯制、社交距離並加強清消,精簡公祭規模、禮廳人數分級
  9. 公共場域、大眾運輸加強清消

文、江宏倫

延伸閱讀:

各縣市規範/雙北市升級三級!全台縣市防疫規範一文看

疫情即時/集中火力抗新冠!台大:醫療量能吃緊,強烈建議一般人兩週後再就醫

COVID-19/可以離開疫情三級區嗎?做這 7 件事最重吃 5 年牢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