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居家太久引起崩潰潮!精神科醫師:分房生活能減輕壓力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全國三級警戒已經維持 1 個月,還要繼續延長到 6 月 28 日,不少人都已經出現情緒不安不穩的狀況,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妍安也表示,現在看到許多人有憂鬱、焦慮等狀況,尤其是無法放風的小孩、長時間相處的夫妻、缺少社交的長輩,心理壓力更大。

施姸安說,在防疫時代,想要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可以用以下幾點來解決:

心態放輕鬆

要警覺但不要緊張,越緊張反而越會造成焦慮,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開始下降,以暫時休假的態度,做好自我防疫,保護自己及家人。

安排結構化生活

施妍安說,雖然是在家,但還是要做有效時間管理,如果把工作跟生活全部混在一起,長時間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容易焦慮失眠。還是要有一定的規律,最好可以跟平常上班的時間一樣,規劃好工作和休息時間,建立生活的儀式感,整理思緒,讓自己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

以正向幽默的角度看待疫情新聞

學會苦中作樂能力,找尋生活小確幸。倘出焦慮、憂鬱的情形,應減少看疫情資訊的頻率,轉移焦點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如聽音樂,追劇,跳舞,運動,線上課程學習等

以電話或網路視訊關懷親朋好友

社交隔離後,宅在家容易有失聯感及焦慮,藉由主動聯繫突破心中的孤立感,找到情感連結。

施姸安表示,平時多以電話視訊關懷家人,告知長辈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減少焦慮的情緒,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將返鄉交通費轉成紅包等等都是愛的表現。

保持居家運動習慣

長期待在家裡無法外出也是一種壓力,建議在家適度伸展筋骨,看視頻學習瑜珈、跳舞等運動,或在陽台曬曬太陽,皆有助於身心放鬆。

分房活動,增加獨處時間、減少摩擦

施姸安指出,疫情改變生活型態,學童遠距教學紛紛上線,雖多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但家長忙著多頭燒,為了避免與家人的摩擦,父母要學習分工分時休息,彼此互給空間,如一人在客廳,另一人在房間;安排小朋友居家運動课程,跟著影片跳舞或運動兼顧健康。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疫情即時/打不到新冠疫苗怎麼辦?研究:肺炎鏈球菌疫苗能預防重症

COVID-19 / 預防新冠重症記得補充蛋白質!專家 5 建議挑選優質雞蛋

防疫對策/「清冠一號」怎麼吃?中醫師教你養生法、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