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糖尿病是上天給我的救人使命!林嘉鴻醫師 30 年心得「糖尿病好好控制不是病」

三十年前,一個年輕力壯的高中生突然昏迷被緊急送醫,差點失去性命,結果檢查出來是糖尿病併發急性酮酸血症,自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在國三時被診斷第一型糖尿病,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爸媽不斷尋覓各種偏方,希望脫離這樣的命運。然而在高一那年的鬼門關經驗,讓他不只接受命運,也決定投入糖尿病研究,「我覺得那是上天賦予我的使命,所以我有義務要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而且也需要用我的能力去救回更多的人。」

壓力是糖尿病來源之一,接受現實才能改變命運

現在談到糖尿病,台灣人可能先浮現「手搖飲」、「路邊美食」等高糖食物的危害。林嘉鴻說,這的確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人數攀升的因素之一,但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壓力」,高壓帶來的荷爾蒙失調,導致血糖升高、報復性進食,影響第二型的人數;而壓力破壞免疫系統的平衡,也可能是影響第一型糖尿病的因子。

第一型糖尿病是因為免疫失調或其他種種原因,導致身體無法分泌胰島素,必須透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血糖代謝。而第一型糖友通常都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發病,注射胰島素也容易成為他們的壓力來源。

「別人的目光還是滿會影響小孩子的,對於青少年來說,天天打胰島素、自己有病、跟別人不一樣,是不容易接受的事情。」林嘉鴻說著,彷彿想起了當時發現罹病的那個自己。

當時正在拚聯考的林嘉鴻因為體重不斷下降、莫名口渴、頻尿而發現第一型糖尿病;那時台灣對於糖尿病的認識還不是很深,聽到「糖尿病」就像聽到自己得絕症一樣,內心絕望、茫然,急著想找到可以治癒的方式。

但嘗試了眾多偏方卻換來酮酸中毒,林嘉鴻意識到正規治療才能真正控制住糖尿病,也意識到罹病的無助、資訊不足的恐懼。「糖尿病目前沒辦法治癒,然而大家都想要一個明確的希望。就像現在的保健食品滿天下,苦瓜胜肽、祖傳秘方,甚至還有尿療法。只是我發現,唯有接受不能治癒的現實,才有開始控制的可能。」

從出生到結婚,他參與了糖友們的人生

也因為自己是第一型病友,相比其他醫師,來林嘉鴻門診就醫的第一型糖友更多,就是因為相信他能理解那種無助與不安,體會病友的心情。

「其實真的有差。大家都是糖友,他們就像是我的朋友,我除了跟他們衛教糖尿病的知識之外,其實更多的是陪伴。」林嘉鴻說,他在這麼多年的衛教中,學到最多的是如何溝通,如何讓排斥抵抗的糖友們願意接受治療、克服生活中的不便,是他最大的功課。

像是幫小糖友去學校跟老師溝通,或是說服爸媽讓他們參加畢業旅行或活動等,醫師的角色就像小糖友的秘密諮詢者,不只要雙向溝通,還要三向、四向。「他們只要控制得好,其實糖尿不是什麼大病,我也有病人一樣去滑雪、參加鐵人三項、橫渡日月潭!比一般人還厲害!」

建立彼此的信任跟對自己的信心之後,糖友們也越來越了解自己與生命的極限,知道該怎麼照顧自己、該怎麼嘗試新的生命歷程。「當從小看到大的糖友結婚的時候,是真的很感動,覺得自己好像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那一塊。」

這些感悟都被林嘉鴻化為一本《糖尿病醫師的自療筆記》,更在2018年升級為強化版《我的人生不被糖尿病控制》,除了分享心路歷程,也談到糖友們照顧自己的訣竅。

林嘉鴻說,對糖友們最困擾常常是外食,餐廳的營養標示是最大的關卡,糖友們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下了什麼。「其實國外有很多糖尿病友善餐廳,會製作低碳水、低升糖指數的餐點,也會標示清楚,台灣在這塊其實可以更進步。」

與命運賽車的人

而在醫界之外,年少時期的林嘉鴻其實有著運動員的夢想,熱愛登山的他一直到現在都還保有這樣的習慣,平時也喜歡旅遊、游泳,甚至是賽車。

「如果沒有當上醫師,我可能會去當賽車手或是游泳教練、登山教練吧!」林嘉鴻笑著說,「可能就是平平凡凡的過一生,安安靜靜的。或許現在這樣對我來說,更有意義。」

喜歡戶外運動的林嘉鴻說,樂觀是他最大的優點,也是他這些年鼓勵糖友們的利器。雖然糖尿病目前還沒辦法治癒,但事實上已經有更多能控制併發症的藥物、監測血糖的新儀器,還有更多新的療法正在研發,就連胰島素的施打都變得更容易,「就像跟命運賽車一樣,我想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糖尿病被治癒,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即使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林嘉鴻還是笑著面對,「人生好壞不一定能如我們所想,但就是把他們救回來,不要遺憾,讓他們擁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我就功德圓滿。」

文/盧映慈

延伸閱讀:
為病逝弟弟投入糖尿病研究!蔡世澤見證台灣 40 年糖尿病治療發展史
糖尿病不治療恐致命?!專家解析關於糖尿病常見的 8 大迷思
血糖值、糖化血色素、胰島素是什麼? 糖尿病基本名詞大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