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病逝弟弟投入糖尿病研究!蔡世澤見證台灣 40 年糖尿病治療發展史

不管到哪裡都笑臉迎人,嗓門不大但精神奕奕,不刻意輕聲細語卻讓人如沐春風。蔡世澤走過台灣糖尿病治療的四十年,從當時黑暗中的摸索到現在有眾多新研究、新藥問世、新血投入,當時未能搶救弟弟的遺憾,就能多舒緩一點。

每次面對病人,都像是重新搶救一次自己的弟弟

行醫多年,蔡世澤從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專科醫師、主任,到各大糖尿病學會、基金會的理事長、執行長,他不只是許多新陳代謝科醫師的老師、甚至是老師的老師,但他依然像是四十年前那個剛進入醫界的自己,沒有忘記成為新陳代謝科醫師的初衷。

我會成為新陳代謝科醫師,完全是因為我弟弟的關係。我是老大,他是我們家老三,就在我當住院醫師的第一個月,他因為糖尿病併發症昏迷,沒過多久就走了。印象太深刻了,他才二十五歲,但現在回想起來也只能說,「這是我的逆增上緣。」

當時還在1976年,糖尿病並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法,台灣的醫師對於這個急性併發症的處理也還在摸索中,所以只能怨天而不能尤人。然而那時候失去弟弟的痛苦,讓蔡世澤決心投入新陳代謝科的研究,試圖找出方法,不讓年輕生命輕易消逝。

「每一次面對病人,都像是重新搶救一次自己的弟弟。那些病人有些比弟弟小,有些跟弟弟差不多年紀,我是為了弟弟在做,只要能救回來,就像是彌補了那時候的遺憾。」蔡世澤說。

胰島素達人:台灣糖尿病治療與照護的推手

但即便立志投入糖尿病的研究,台灣當時的資源、資訊也不足,針對糖尿病還沒有完整的診斷分類,只大概知道「年輕人的糖尿病要注射胰島素」,但劑量、頻率都不知道怎麼計算。蔡世澤自己摸索了幾年,意外讀到幾篇使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有效的論文,漸漸掌握急診搶救時的低劑量使用方法,1980年開始擔任總醫師時,大力引介這樣的療法,讓連續幾十個糖尿病急症都沒有死亡病例,也開始被稱為「胰島素達人」。

而就在蔡世澤自己摸索到一定程度後,台灣糖尿病照護開始出現一個更大的幫手。1978年,之後受到大家尊稱為「糖尿病之父」的林瑞祥教授放棄國外教職回台,開始在台大醫院建立糖尿病治療、照護的概念,引進國外的資源,並且第一步就是想推動胰島素標準治療的流程,同時也要做好照護糖尿病友的準備。

蔡世澤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林瑞祥,林瑞祥認為胰島素可以改變糖尿病的治療過程,而當糖尿病變成慢性病時,更重要的是「全人照護」的概念,這些也必須靠更專業、更全面的糖尿病衛教來達成。

「糖尿病是慢性病,醫病不只爭一時更要爭千秋。除了減輕症狀、控制血糖、延遲併發症之外,更需要注意每個人的身心狀況。如何讓病友們能夠繼續過著健康開心的生活,是這個世代、下個世代都必須要注意的事情。」蔡世澤說。

理念相近的兩人從此開始了幾十年的糖尿病衛教推廣之路,蔡世澤協助林瑞祥創辦糖尿病衛教學會,再到全台各地去演講、廣結人脈,將有同樣理念的醫師、護理師聚集在一起,試著建立出一套衛教的SOP。之後在宜蘭創立在地最大糖尿病照護診所的游能俊等醫師,也是在這時候加入團隊。

醫界的能量慢慢起來,但蔡世澤深知慢性病的控制還需要官方的協助,就與當時的衛生署(衛福部前身)合作,設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這個概念是這樣,醫師、護理師先進來,再來是營養師也加入,然後我們再培育衛教師,全方位的照顧病人的日常。」

蔡世澤說,其實在糖尿病藥物還不多的時候,國外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照護,在前三個月會先讓病人接受醫師和營養師衞教。結果參與者的糖化血色素,在沒有服藥的狀況下,從9.1%大幅降低1.9%,「意思就是說,單純的衞教介入,就可以獲得相當於、甚至優於口服藥的成效。所以自我血糖管理和支持被認定是重要手段,甚至是基礎。」

然而剛開始在推動時,蔡世澤也受到很多質疑,因為衛教師需要另外認證,他被批評有什麼資格設定檢測標準、很跩等。「這時候只能用實證來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透過不斷辦理研習、演講、整理國際文獻資料、在醫療院所紀錄實證效果,糖尿病照護的概念漸漸被接受。蔡世澤也更進一步的去培養醫療界與病友的感情,透過病友會固定辦出遊,讓病友們知道「喔,原來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些事情」。

「像有一次我覺得最厲害的是,我們到陸軍官校去,因為前後任校長都很開明跟認同,所以糖寶寶及工作人員都能穿上軍裝、編成連隊,不管男男女女一起操課,一起野營。真的玩得很High,我好感謝那些幫忙的人。」

人脈廣闊的蔡世澤,不只把這些人脈發揮到極致,帶著糖友們上山下海,建立良好的照護觀念,也開始培養下一代的醫界人才,並把多年來對於糖尿病的研究心血出成《糖譜》一書,希望幫助更多的病友自我監測管理。

談到自己這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建立的典範,蔡世澤大笑出聲,「不是什麼典範,我都說我是林瑞祥教授的私淑弟子,那個在糖尿病學會待很久的老賊就是我!」

「糖三藏」的取經之路

而經過了幾十年的歷練,現在蔡世澤仍持續於第一線奮戰中,關心著糖尿病的研究與發展。回想過去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他笑說很幸運自己見證了歷史。

「我常常戲稱我們是『糖三藏』。」蔡世澤說,唐三藏在取到真經之前,一直堅信自己能取經成功。「林瑞祥教授就像唐僧,我呢則是他底下的孫悟空,用我的各種人脈解決問題,他帶著我們前進,我把他的想法具體化,讓取經順利。」

而在這之中,最重要的是「取得真經」的決心和信念,其實糖友們也是一樣。「一年總共8766小時,回診四次,每次醫病互動頂多十五分鐘,一年待在診間不過一小時,剩下有8765小時要獨自與糖共處。你說自己的信念重不重要?」

當然,取經之路上還是需要各界的幫忙,所以蔡世澤很期待看到「全人照護」完全落實的那天來臨。「我們需要整合的醫療,回到以病人為本位的想法,而不是以器官為本位。」

一生都在彌補,回首了無遺憾

「達賴喇嘛說,『人生的目標在追求快樂。』我希望病友們是快樂的,有定則無定法,治療方案也要量身打造,要尊重、要傾聽病人的想法,不用什麼事情都要一百分,只要事不過三就好。」蔡世澤說。

健康當然會帶來快樂,但如果為了健康而過度限制自己的生活、生命,其實反而會製造更大的壓力,也會失去快樂。蔡世澤抱持這樣的信念,一直不斷鼓勵病友們做自己想做的、吃自己想吃的,只要記得「別過度」。

而這麼豁達的心態,其實依然來自四十多年前那個悲傷的時刻。如果弟弟還在,蔡世澤最大的心願就是他快樂。「當年在美國進修的時候,有對疼愛我的老夫婦聽完弟弟的故事,對我說,『不管弟弟現在在哪裡,都一定對你這樣的作為感到安慰』。這件事影響了我的一生,讓我永不退縮,回首過去,雖然有遺憾也能感到安慰。」

「我們從一片荒野開始建立我們的事功,生逢其時,其實是很幸運的。而後面的人,因為我們打開了荊棘,可以走得更遠,這也是我的幸運,我們見證了歷史,就在巨人的肩膀上。」蔡世澤說。

文/盧映慈 、 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
血糖值、糖化血色素、胰島素是什麼? 糖尿病基本名詞大解釋!
糖尿病不治療恐致命?!專家解析關於糖尿病常見的 8 大迷思
糖尿病執行間歇性斷食、生酮飲食短期見效?營養專家:先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