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台灣有超過 500 萬人曾發生過蕁麻疹。其中,久治難愈的慢性蕁麻疹被多數人認為是因食物而引起,雖在飲食上特別忌口,仍無法改善病況。醫師籲:及早治療更為重要!
飲食忌口,仍無法改善蕁麻反覆發作
許多人因蕁麻疹到診所就醫時,經常被告誡應避免哪些食物,從第一間 24 種不能吃的清單,到第二間增加到 36 種,再下一間甚至高達 48 種不能吃,仍無法解決蕁麻疹帶來的搔癢困境。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慢性蕁麻疹是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成因複雜,但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他曾收治一位病患,過去曾被醫師告誡不能吃某些食物,因此只吃蔬菜配白飯,疾病仍無法控制,但卻影響身心狀況。
錯誤觀念,影響治療還致身心症狀
台大醫院透過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 1.43-2.32 倍,而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是一般人的 1.95-2.70 倍。
朱家瑜指出,特別是進入冬季,若患者心理壓力大或情緒不佳,病況就會進入惡性循環,使得病情逐漸惡化。
慢性蕁麻疹診治新共識,謹記 3 口訣
他也曾收治一位男性患者,為降低搔癢不適感,常年不分季節都睡在大理石地板上,讓女兒誤以為爸爸犯了瘋病。直到治療後,症狀終於獲得控制,他才能回到床上安心睡覺。
可見適切的診斷與處置,對於患者的身心狀況能有長足幫助。有鑑於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為了幫助醫療同仁有效診治慢性蕁麻疹,於今年 (2021) 更新蕁麻疹診治共識。內容分為:
- 診斷:症狀反覆發作持續超過 6 週,即為慢性蕁麻疹患者。
- 處置:藥物治療單純化,接軌國際指引建議。
- 評估:治療成效納入患者自覺評估,有助治療最適化調整。
朱家瑜提醒,患者應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安心日常生活,提高疾病認知,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
文 / 黃慧玫、圖 / 胡家芸
延伸閱讀:
蕁麻疹跟食物有關?皮膚科醫師:先分清急性、慢性差別
天氣變熱過敏、蕁麻疹就來!4 招遠離免疫系統造成的皮膚問題
COVID-19/打疫苗後蕁麻疹發作,吃藥卻無效!中醫能幫助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