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一個好問題:下個100年 人類真的要活到150歲嗎?

這個月初,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參與者包括了2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2004年化學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以「個性化醫學的革命―我們會以什麼價格治癒所有疾病」為題,發表了他對於未來醫療的看法。

Aaron Ciechanover表示,人類並非一開始就長壽,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人類平均年齡只有30歲;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平均壽命成長到了 50-55 歲;但是現在,很多國家的人民平均壽命都已經超過了80 歲。

「人類花了4千年的時間,將壽命提升了20歲;但過去短短100年,人均壽命就提升了30 年,這背後的關鍵原因,就是科技發展。」各種科技發明,以及不同國家的溝通、訊息共享,還有抗生素的發展,所有的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帶來了這樣大幅度的壽命增長。

Aaron Ciechanover指出了2個問題:首先,這個趨勢是否繼續,100年以後,人均壽命是不是會達到150歲甚至更長?再者,如果達到150歲,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長壽是趨勢嗎?

今年的《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類只要活過較危險的90至100歲階段,活到105歲後,死亡率和患病機率都會大幅下降,可以輕易活過110歲。研究甚至提出,或許活過105歲之後,人類的壽命就不存在上限。

各種關於人類壽命的研究不斷出現,無論是從飲食、基因還是醫療手段,長壽的目標似乎越來越容易達成了。

長壽的代價是什麼?

再說到第二個問題,「如果達到150歲,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其實,代價已經十分明顯了,當前在很多發達國家長者,他們主要遭受三大疾病的困擾:癌症、心血管疾病、腦疾病。

「100年前沒有多少人死於癌症,不是說那時候當時沒有癌症,而是那個時候很多人沒有活到受癌症的影響就死去,」Aaron Ciechanover再點出,100年前確實有一部分人死於心臟病,但是,心臟病和癌症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更高,還有腦部疾病,比如說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所有疾病都和年齡有關,年齡越大患病機率越高。

也就是說,人類雖然壽命在延長,但是付出的代價也在增加,而且,Aaron Ciechanover預計這些疾病會變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普遍,「科學家現在在這3個疾病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說心血管疾病,我們取得了很多突破,但對腦部疾病的攻克進程,還遠遠落後於另外兩個疾病。」

因此,下個100年,人們「能不能」活到150歲,「該不該」活到150歲,Aaron Ciechanover拋出這個問題,期望醫界、科研界在進步之餘,不忘反思。像是日本這一類高齡國家,還出現了「下流老人」等問題,顯見長壽不只是醫療問題,更是個即將要面對的社會議題。

延伸閱讀:

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占14%,告訴你健康長壽的9大秘訣!

安養機構怎麼挑選?專家:切記視聽觸扣4步驟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