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穿戴技術方便,手機、手錶往往是監測身體健康一大利器,如今臺大醫院與敦捷光電開發出一款偵測「心房顫動」APP,民眾只要利用手機鏡頭就能進行監測篩檢,此技術也正式獲得衛生福利部許可,有機會讓更多民眾及早發現心房顫動問題。
心房顫動提升5-8倍中風風險!3成患者無症狀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年紀的增長,心房顫動發生的比例預期將會攀升,根據統計 65 歲以上族群的患病率為 8-10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陳文鍾主任坦言:「心房顫動往往是造成血栓、中風、心衰竭、死亡因素之一,但心房顫動是可以治療的,藉由現代科技的幫忙,若能提早發現即時使用藥物預防與治療,能夠下降 64 %中風、21 %心臟衰竭、死亡機率。」
為什麼心房對人體這麼重要?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林亮宇醫師進一步解釋:「心臟就是個引勤,心房就是一個副引擎負責把血液回收後壓縮至心室,如果心房生病了,電流就在會裡面亂竄,心房細胞沒辦法同步收縮會讓引擎工作效率變差,血流不通順造成血栓,有 90% 在心耳形成血栓,若血栓跑到腦部就會出現中風。」
手機鏡頭就能偵測心房顫動!揪出潛在患者
因此早期診斷出心房顫動是關重要,臨床上很多病人都是住院後才發現有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症狀非專一性,包含有頭暈、心悸、胸悶等,很難單靠症狀就能診斷,甚至 30 %心房顫動的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初期為陣發性、間歇性發作,在臨床往往不易診斷,可能需要接受例行 12 導程心電圖檢測才有機會發現。
隨著穿戴裝置的蓬勃發展,目前市面上已有可偵測「心律不整」攜帶裝置,例如智慧手錶等,但仍需額外購買裝置進行量測,臺大醫院與敦捷光電開發的心律不整 APP 「愛心鏡」,可讓民眾居家自行檢測心律不整,及早發現及治療。
民眾只要下載App後,根據系統內的操作方式,將手指頭放在手機鏡頭下就可以做測量,林亮宇表示:「手機的鏡頭偵測是利用光學的方式,可以看到看到血液體積的變化,血液進來體積增加、離開減少,此方式好處在於不會需要貼在身體貼片,加上人手一支手機可近性高。」
歐洲心臟科協會也建議此為心房顫動初篩工具之一,跟據檢測會有三種結果:
- 不規律(代表有心臟顫動可能性)
- 規律(代表心臟沒有問題)
- 訊號不佳(可能測量狀況不佳)
隨時都能量心律!讓心房顫動更普遍初步篩檢
林亮宇提到:「這是全球第三個醫療認證 APP ,有完整的分析報告提供給使用者,並且有一些健康小提示,如果民眾登入後也可以列入台大的診斷,希望能夠把潛在的病患及早發現、加以治療追蹤。」
只是市面上有各式偵測工具跟愛心鏡有什麼差異性?林亮宇說:「民眾自己用手指量脈搏,感受能力不一樣很難客觀判斷,運動手環雖然也可以偵測,多一個裝置要額外買,血壓機則不可能隨時攜帶,手機鏡頭發展的愛心鏡兼具方便性、價格、實用性,讓心房顫動篩檢可以達到更大的量。」
除了老年人外,高血壓、長期高壓、睡眠障礙、飲酒、心臟疾病等也是心房顫動的潛在高風險族群,目的是透過手機的普遍性,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且容易的量測心律,快速的檢視自己是否有心律不整。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每日小酌恐有疑慮!歐洲心臟協會:每天喝一杯酒會增加心房顫動風險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高5倍!藥物、電氣燒灼外還有第三治療選擇
心房顫動險奪命 冷凍導管消融術治療要命「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