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結束後將近一週,不少民眾回到職場後感到特別不適應,面對壓力時身心感到更加疲累,時常提不起勁,若生活中吃甜食頻率增加、喝過多的咖啡提神、購物頻率變高,心理師分析這些可能都是心理壓力所造成,可以透過壓力指數測量了解自身狀況外,也可以調整步調學會與壓力共處。
「適度壓力」是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關鍵,當壓力超過舒適圈一定程度時,能夠激發出潛能,是學習過程中的驅動力。倪家珍心理師分析:『當壓力長期超過身心負荷時,就會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臨床上不乏有許多類似的個案。」
這些行為、症狀都是「工作壓力爆表」徵兆
壓力是主觀感受,每個人的容受度也有差異,民眾可以先從身體現象做判斷,例如:常頭痛、便秘或拉肚子頻率高、心跳變快、流手汗、嚴重失眠、胃酸過多、胃潰瘍或有慢性疲勞等症狀,都可能是壓力超量的症狀!
嚴重者當想到要去上班的念頭就開始感到害怕,或是以前可以執行的事,現在覺得困難或是難以完成,精神無法集中。
包含連行為上也可能有改變,例如:吃甜食的頻率和份量增加、喝過多的咖啡提神、購物頻率變高、靠由藥物或飲酒來消化處理。倪家珍坦言:「行為也許有短暫的效用,但長期下來都有後遺症,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源改善心理壓力,一旦壓力事件發生,更多生理不適症狀又開始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3 招解開心理壓力枷鎖
避免身體因為壓力亮起紅燈,學會適時放鬆、調節壓力、處理情緒很重要,倪家珍分享以下三步驟,協助大家調節壓力。
ㄧ、學會認知自己目前狀態:
自我察覺現在正在承受的感受、想法、情緒,我們如何詮釋正在面臨的處境,是重要的壓力來源。通常壓力來源可分成:
- 外在壓力事件:工作、人際關係、親人的照顧等
- 內在壓力事件:自我要求、對於未來的憂慮
審慎評估自己的壓力源頭是什麼?當找到壓力源頭與梳理相關的思維、情緒慣性反應,就容易進行調整,減輕心中的負荷。
並且進一步將事件區分,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控、哪些是不可以掌控。例如:擔心遲到,出門路況塞不塞車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可以選擇提早出門。因此,面對可以掌控的壓力時,可以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不能掌控的壓力,則可以針對自身的觀點或情緒作調節。
二、運用心理量表與生理檢測掌握壓力:
「壓力指數量表」是一個提供民眾瞭解目前自身壓力狀態的參考工具。但其實在臨床上也發現,不少民眾其實身心長期承受極大壓力,但主觀上卻不覺得自己壓力超標,也可以到相關單位進行「壓力荷爾蒙檢測」或是「自律神經檢測」,來了解現在壓力是否乘載過荷。
三、學會適時放鬆自己:
面對壓力來襲,身體會自動採取合適的應對反應,如何在壓力反應過後,讓身體回歸放鬆與平衡,是很重要的,也不乏民眾對於工作責任感已「過度內化」,忽略休閒娛樂的重要性。
有些民眾面臨得問題就是無法「放鬆」,因為一放鬆下來就會覺得自己「太廢」,倪家珍從臨床經驗中觀察,此現象在是男性上更加明顯。
倪家珍建議:「生活中在鬆緊之間,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放鬆與生活樂趣是絕對必要的。可以從練習改變『呼吸』速度開始做起,刻意讓吐氣變長、比吸氣還要長,同時也可以搭配正念減壓練習、瑜伽、太極拳、雅樂身心動態等,進行全身性的身心動態活動,幫助身心放鬆。」
日常生活中運動、飲食、睡眠對於放鬆、舒緩壓力也很重要,飲食中可以多選擇優質蛋白質、維生素 B 群、葉酸、Omega-3 食物,並藉由上述方式找回身體內在力量,達到心靈的平靜與和諧。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找不到原因的疼痛跟心理有關!「慢性疼痛」也能藉由心理層面緩解症狀
心理也有「亞」健康!10大問題教你自我檢測
心理諮商有用嗎?和心理師講話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