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洗手、常擔心門窗是否關好?精神科醫師:強迫症並不罕見

「我老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後去洗手,雖然洗好幾次也有用肥皂,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明明應該已經洗得非常乾淨,然而心裡就是還覺得髒,忍不住還要再洗一下,每次洗手都要花上幾十分鐘,甚至還曾洗到雙手破皮。」你曾聽過有人向你抱怨這種困擾嗎?乍聽之下會覺得不可思議,但人類的精神世界就是如此費解,這種莫名其妙的想法衝動與重複行為很可能就是罹患所謂的「強迫性精神官能症」,也就是俗稱的「強迫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任李政勳醫師解釋,「強迫性精神官能症」是一種以思考及行為表現障礙為主的輕型精神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一種主觀上想要抗拒的思考、意念或行為。

病人會不斷重覆一些自己感覺不恰當、自己不想要的意念、衝動和行為,並深受其苦,而且會企圖努力用各種方式來阻止它。這些念頭、衝動和行為雖然是出自於本身,但是自己卻又覺得不合理,沒有意義,甚至荒謬,跟自我無法協調。因此罹患此症的人會極為困擾,進而產生焦慮或憂鬱症狀。

什麼算是強迫症狀?

強迫症狀可分為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強迫思考例如有些人會在關好水龍頭後,反覆地想好像沒有關緊;有的人腦海裡經常重覆出現如「重新開始」等字眼;有的人會不斷地想像家人會遭遇災禍死亡而感到害怕,但他自己也知道這樣的擔心恐懼是多餘的;有人則是無論何時何地,在做任何事情時,腦子裡都會反覆出現一些危險或災難現場的影像。

大部份患者的症狀內容是和污染及不安全有關,如上過廁所之後得反覆洗多幾次手才覺得乾淨,又如因為總會想到家裡有那些地方的門窗或瓦斯忘了沒關好,出門後必須反覆返回家中檢查多以才能放心離家等。以上的強迫性思考,患者自己也明知道是多餘、不合理、荒謬的,但是卻苦於無法阻止或抗拒它的出現,每天可能被干擾長達數小時。

至於強迫行為多數是伴隨著強迫思考而出現,但也可能成為單獨存在的症狀。患者多半是為了順應或抵消強迫思考的不斷干擾,而衍生出重覆的行為,例如一直想到瓦斯沒關好,當然只好重覆地去檢查。患者一開始時多半會極力抗拒,不去做如此的強迫行為,但卻會因此引發相當強烈的焦慮,直到他不得不照著此一衝動去實行,焦慮才得解除。

強迫症不等於強迫人格

值得注意的是,「強迫症」並不等同於「強迫性人格」。強迫是人類性格的一種特徵,強迫性人格也可稱為完美性人格或求全性人格,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的控制上,它的特徵就是律己甚嚴,凡事謹慎小心,不允許有絲毫瑕疵,不需要別人監督就會自我要求,期待自己較高。

這種人格表現在生活中的是較講究整潔、愛乾淨,甚至一絲不苟,喜歡有秩序及規律的生活;做事情則力求完美,責任感很強,往往別人已經認可了,自己卻仍覺得不滿意;在人際關係上寧可別人負己而不許自己辜負別人,也不願意依賴別人;遭遇壓力時會傾向於理性與知性的思考方式,而不願意讓自己的情緒外露。

當這種性格傾向較強烈時,常會給人一種沒有彈性,不知變通的感覺。這種人當他未能達到自己給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時,也容易產生羞恥感甚至罪惡感。往往也會拿要求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周遭的人,因此給別人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李政勳醫師表示,強迫性人格是一種很普遍的人格特徵,在我們周圍的親友同事中應該是隨處可見,他可能是一個身心健康、律己甚嚴、講求效率,事業有成而受人尊敬的人;也可能是一個僵化固執,令人覺得難以相處的人,然而強迫性人格絕對不是病症,不一定會演變成強迫症,同樣的,罹患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的人也不見得就有強迫性人格。

強迫症並不罕見

值得注意的是,強迫症並不是罕見的疾病,李政勳醫師說,根據統計,人的一生中有約2~3%機率可能罹患此疾病(國內數據則是0.3~0.9%),它是精神疾病診斷第 4 常見的(前 3 名分別是恐懼症、物質濫相關疾病和憂鬱症)。

強迫症發病平均年齡是 20 歲,2/3 的患者在 25 歲以前出現症狀,35 歲以後才發病的只佔 15% ;單身者患此病的機率比有結婚的人高,這可能是肇因於有這種毛病的人較難維持穩定的親密關係。診斷上還必需要注意與思覺失調症、恐懼症、憂鬱症或強迫性人格做出區別。

為什麼會有強迫症?

為什麼會得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病呢?真正原因和人類絕大多數疾病一樣還無法確知。目前可確定的是,強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樣,都是有所謂的多元病因:遺傳因素、腦傷害、腦功能異常、童年早期的成長經驗、成長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人格特質、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壓力等,都可能和疾病的形成有關,而這些因素也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造成一個人發病。

在遺傳因素方面,由家屬疾病史的研究發現,強迫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也罹病的比率是 5% 左右;而患者的家屬中也有 30 ~ 40% 的人患有各種類型的精神疾病。另外有腦生理學家研究發現,大腦某部份病變可導致強迫症狀,而有 20% 的強迫症患者曾有腦傷的病史。

至於心理學方面的病因,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認為,這些患者在早期人格發展「肛慾期」階段遭遇到重大的挫折,例如因為控制不好大小便而老是遭父母責罵,或是父母太早訓練自主控制排便而形成了心理壓力,結果形成了所謂「肛慾期性格」,這樣的人常會關心髒不髒的問題,也非常重視自我的控制,最怕失去自我克制的能力。

如何治療強迫症?

在治療上,強迫症需要多層面綜合的治療,目前醫學上已有既能幫助緩解強迫症狀,又兼具對抗憂鬱作用的藥物。經過治療之後,約有 20 ~ 30% 的患者有顯著改善; 40 ~ 50% 的人獲得中等程度的改善。

然而除藥物之外,還需要心理治療來幫助病患建立正確的認知,讓心裡壓抑的情緒得到適當的宣洩,幫患者建立所謂的「病識感」。像是「思考停止法」等行為治療方法,教患者當強迫思考或衝動來襲時可以應用來使之停止,合併肌肉放鬆的練習,降低其焦慮。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強迫症易共病憂鬱、焦慮,精神科醫師:陪伴者給予希望感很重要
一直不斷洗手或洗澡到底是怎麼了?每個人多少都有強迫症行為的傾向
強迫症易共病憂鬱、焦慮,精神科醫師:陪伴者給予希望感很重要